包头铝业园区:东河经济新引擎
包头铝业园区:东河经济新引擎
包头铝业产业园区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是包头市六大产业基地之一。园区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第一家电解铝企业所在地,经过66年发展,现已形成130万吨电解铝、171MW发电机组、6万吨高纯铝、10万吨铝合金和12万吨阳极的生产规模。
绿色发展:包头铝业的环保举措和成效
作为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的“链主”企业,包头铝业在绿色环保方面做出了表率。公司提出“守着黄河不用黄河水”,更不使用地下水的目标。为此,企业先后投入1.32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污水治理项目,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实现了厂内雨水收集、废水处理和中水全部回用。目前,公司生产用再生水比例占到70%以上。
“除了不浪费水,我们还实现了所有电解烟气烟囱‘不冒烟’。敢这么说,是源于我们3年投资了4个亿,升级完成5个电解厂14套电解烟气脱硫改造项目,达到了超净排放标准。”在包头铝业集控中心内,陈善永指着实时监控着的主要排放物控制屏说。在这里可以看到,工作人员通过覆盖全厂的4000多个摄像头以及智能应用与服务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全数智化管控。
不仅是包头铝业,产业园区里的115家企业同样在齐心协力跑好这一棒。也不仅是在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在稀土高新区、固阳县等铝产业发展赛场,同样以绿色为底色,铺陈着千亿级产业的发展图谱。
智能制造:盛泰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化生产案例
在位于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内的盛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平均每天都有15包来自包头铝业的直供铝水进入到熔炼车间,再通过低压铸造、热处理、机加工以及涂装等程序,完成从原料到成品铝轮毂的嬗变。
走进盛泰汽车机加工生产车间,41条生产线上快速挥舞的机械臂蔚为壮观,虽然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秀”出的是一个个打磨精细的轮毂模型,再经过后序喷粉或喷漆、质检等程序,最终下线成为一个个合格的成品。而这样的产品每天会下线1.4万至1.5万只左右,其中60%的产品出口欧洲、美国、日韩等国家,40%销往国内沃尔沃、现代等终端客户手中。
盛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所属的天津立中车轮集团,是中国第二大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公司总经理王超表示,作为铝后加工企业,盛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依托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的资源优势,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公司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大幅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
科技创新:园区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方面的成果
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与五二研究所联合挂牌成立轻合金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帮助园区企业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铝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最美科技团队、自治区技术专业服务机构、科技发展资金。目前,铝业园区新能源汽车配套特色产业集群被自治区工信厅认定为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四通新材料、汇泽铝业、亿江铝业、一禾稀土铝业、中铝科技等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
园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
2023年,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实施市级调度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196.96亿元。其中,永臻工业科技年产100GW光伏铝边框及年产60万吨铝合金新材料项目、长发汽车零部件年产15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散热器和5万吨光伏超导电缆智能生产线项目、包铝超高纯铝基新材料等一批填补产业链空白的项目落地实施;华云三期42万吨轻合金项目已完成全部260台电解槽建设,目前通电启动118台,预计12月25日配电房建成后送电全部启动;微科新材料20万吨绿色轻量化高端铝合金新材料项目11月16日试生产;盛泰汽车零部件150万只乘用车轮智能工厂、年产500万件绿色高强韧铝合金汽车零部件智慧生产线项目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今年以来,园区干部职工先后赴江浙、上海、北京等地对接洽谈意向企业,累计对接企业92家,在包会见及外出考察企业138次;目前完成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345.78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同时,园区多措并举挖潜低效用地,按照“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原则,实现差别化盘活政策,今年以来盘活低效用地526亩,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未来展望
包头铝业产业园区正朝着建设国家级绿色低碳园区的目标迈进,力争2027年全面建成千亿级产业园区。园区将围绕铝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园区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可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园区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