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与玉扣纸:江西特产的冰火两重天
景德镇瓷器与玉扣纸:江西特产的冰火两重天
景德镇瓷器和玉扣纸,一为蜚声中外的陶瓷艺术,一为历史悠久的手工纸品,都是江西文化的瑰宝。然而,在当今的江西经济中,它们的地位和境遇却大不同。
景德镇瓷器:从爆红到内卷
2023年,景德镇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5%。在2024年五一黄金周的前三天,景德镇日均接待游客数量更是超过百万。在小红书文旅行业的热词排行榜中,景德镇一度跃升至热搜榜第二位,仅次于上海迪士尼,成为热门打卡圣地。
然而,旅游业的繁荣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挑战。一方面,巨大客流涌入带来的商机,促使当地陶瓷产业发达;另一方面,流量之下,租金暴涨,从业者陷入“内卷”。许多制瓷人感受到机会越来越少。
一位景德镇本地的制瓷人王闯表示:“现在景德镇的瓷器市场水很深,许多人都以为景德镇产的瓷器便宜、最靠谱,其实不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景德镇许多窑口开始采用气窑、电窑等更成熟的控温系统来确保烧制温度,瓷器的产出成功率大幅提高。这也给了许多“外地瓷”机会。由于景德镇的盛名,更容易“溢价”售卖瓷器,许多外地瓷商也从中嗅到商机,将从广东佛山、福建德化等地机器生产的瓷器,印上景德镇的款式“镀金”后,运输到景德镇当做“本地瓷”销售。
面对压力,许多年轻制瓷人选择转战线上平台或市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一位年轻的制瓷人表示:“现在,旅游是景德镇现在的财富密码,只要和旅游相关,就不差钱。”
玉扣纸:从鼎盛到式微
与景德镇瓷器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玉扣纸这个曾经的“玉扣纸都”如今却面临着生存困境。
玉扣纸因成纸温润如玉,是书写奏本、账簿、契约文书,印制书籍、族谱、经本、档案史籍之上品。土地革命时,宁化“千担纸万担粮”支援中央苏区,其中“千担纸”主要指治平玉扣纸。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出版局专门调运此纸,印刷毛泽东晚年阅读大字本和《毛主席诗词》等线装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玉扣纸是宁化县对外贸易的传统拳头产品。
然而,由于机制纸的冲击,2008年后手工纸业逐渐式微。虽然“玉扣纸制作工艺”于2018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仍面临严峻挑战。
对比与反思
景德镇瓷器和玉扣纸的对比,反映了江西特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命运。景德镇瓷器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旅游带动效应,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也面临着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的问题。而玉扣纸则因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在与机制纸的竞争中逐渐失去市场,仅剩文化价值得以保存。
这两个案例揭示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特色的同时,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如何在品牌营销和文化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江西特产的未来发展,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手工艺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在江西经济的发展中,景德镇瓷器和玉扣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景德镇瓷器作为江西的“金名片”,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知名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玉扣纸虽然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但如今已更多地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其经济贡献已大不如前。
未来,景德镇瓷器需要在保持艺术价值的同时,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避免过度依赖旅游市场。而玉扣纸则需要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探索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寻找新的应用场景。只有这样,这两个江西特产才能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为江西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