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十景菜”:一盘菜里的年味与乡愁
南京“十景菜”:一盘菜里的年味与乡愁
除夕夜,南京人的餐桌上,一道色泽鲜艳、香气四溢的“十景菜”总是占据着C位。这道由十种蔬菜精心炒制而成的佳肴,不仅是一道普通的菜品,更凝结着南京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从清代流传至今的美味
“十景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据《金陵岁时记》记载:“除夕人家,以酱姜瓜、胡萝卜、金针菜、木耳、冬笋、白芹、酱油干、百页、面筋十色,细切成丝,以油炒之,谓之十景。”这道菜最早出现在南京人的年夜饭餐桌上,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繁复的制作工艺
“十景菜”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传统的“十景菜”通常选用黄豆芽、芹菜、胡萝卜、冬笋、香菇、木耳等十种蔬菜,每一种蔬菜都需要单独处理和炒制。
以黄豆芽为例,需要先洗净摘去根部,然后在锅中加入少量盐、糖、生抽,再加一点点开水,盖焖1分钟断生后盛出。而胡萝卜则需要切成细丝,炒至深橘黄色,加少许盐,断生后才能与其他食材混合。每一种蔬菜的处理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掌握好火候和调味,才能保证最终的口感和风味。
寓意吉祥的文化符号
“十景菜”之所以成为南京人年夜饭的必备菜品,不仅因为其美味,更因为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十”象征着圆满和完美,而“景”则寓意着美好的景象。因此,“十景菜”寓意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希望生活十全十美、前程似锦。
此外,这道菜的制作过程也体现了南京人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在年前的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碌地准备各种食材,一家人围在厨房里,分工合作,其乐融融。这种场景本身就是对“家”的最好诠释。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随着时代的变迁,“十景菜”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不少南京人会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比如增加海鲜或肉类,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口味。同时,一些餐饮企业也开始推出改良版的“十景菜”,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加入了创新的烹饪手法,让这道老菜焕发新生。
然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十景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始终不变。它不仅是南京人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的深深眷恋。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当一盘热气腾腾的“十景菜”端上餐桌时,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食物的香气,更是南京人对传统、对家、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