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香菇种植技巧大揭秘!
冬季香菇种植技巧大揭秘!
冬季是香菇种植的关键时期,但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季节。低温、干燥等不利条件可能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冬季香菇种植的技术要点,帮助种植者克服冬季种植的困难,实现高产优质。
冬季香菇种植的环境要求
温度控制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5℃,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8-15℃。在冬季,温度较低,需要采取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例如,可以通过覆盖草苫、使用炉火取暖等方式增温。但需要注意的是,炉火取暖时要避免直接在栽种室内生火,以防消耗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对香菇生长造成影响。
湿度管理
冬季气温低,棚内蒸发量较小,菌丝体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量降低,水分消耗也相应减少。因此,冬季栽种香菇时,喷水要适宜,不可过多。对于需要水分,栽种室又有温度保证的地方,一般1-2天喷一次水即可。喷水时应尽量通风,不可在密闭栽种室喷水。
光照条件
光照是冬季增温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光照时间应根据栽种室温度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时,就要尽可能地延长光照时间。棚室可早点揭开草苫透光,保证棚膜清晰度,适当晚盖遮盖物等。即便是雨雪天气,也应为栽种室增光,散射光同样有效。光照强的栽种室,香菇子实体颜色深,肉质肥厚,韧性好,品质好,产量也可提高。
通风换气
冬季栽种香菇,通风换气宜勤不宜大。需要通风换气时,也应在温度有保证的前提下进行,尽可能减少通风时间,而是勤通风、通小风,一天可通风3-4次,3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栽种室小,通风换气条件有限的棚室,每天应通风8-10次,20分钟左右,尽量使每个角落都达到换气的效果。
种植过程的关键环节
培养料准备
培养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常用的培养料原料包括稻草、麦草、禽畜粪便、过磷酸钙、石膏粉等。粪便与草的比例以7:3(或6:4)为宜。将稻草晒干切断,再将粪便晒干、粉碎,然后用水浸湿,以一层草一层粪便的方式堆积起来,之后在混合堆上覆盖草帘。经过几次翻堆和发酵,培养料的质地和营养会变得更加适合香菇的生长。
播种
播种前,要确保培养料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然后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料上。播种后,要及时覆盖薄膜,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在播种后的初期,要特别注意通风管理,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菌种死亡。
发菌管理
在这个阶段,要密切关注培养料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菌种的生长情况。适时地进行通风和补水,确保菌种能够正常生长。同时,要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侵入,以免影响香菇的品质和产量。
覆土
当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进行覆土了。覆土要选择质地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并确保土壤没有杂菌和害虫。覆土后,要继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促进菌丝向土壤中生长。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温度过低
解决方案:通过自然光照射、炉火取暖、覆盖草苫等方式增温。但要注意炉火取暖时避免直接在栽种室内生火,以防消耗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对香菇生长造成影响。
湿度过高
解决方案:控制喷水频率,避免密闭环境。对于需要水分,栽种室又有温度保证的地方,一般1-2天喷一次水即可。喷水时应尽量通风,不可在密闭栽种室喷水。
通风不良
解决方案:每天多次短时间通风。如果栽种室小,通风换气条件有限的棚室,每天应通风8-10次,20分钟左右,尽量使每个角落都达到换气的效果。
病虫害
解决方案:定期检查,及时清理感染部位。一旦发现病虫害,要立即采取措施,如喷洒杀虫剂、及时更换被感染的菌袋等。
实际案例:昌吉市香菇种植经验
在新疆昌吉市,冬季香菇种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据统计,目前昌吉市种植平菇等食用菌的温室大棚有17座,种植面积28.7亩,种植区域分布在大西渠镇、滨湖镇、六工镇等乡镇,预计全年可生产平菇18万袋。
面对近期降雪降温天气,昌吉市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指导种植户做好大棚控温、控湿等工作。例如,宁边路街道北门村蘑菇种植户马纪平种了将近3万袋蘑菇,现在正处于生长高峰期。目前,一天采收蘑菇700公斤左右,全部都拉到岐峰农贸批发。马纪平说:“最近天气也比较冷,技术员来上门服务指导,这对我们来说更有信心把蘑菇种好,以后挣更多的钱。”
在六工镇西五工村,种植户裴顺贤种了三个大棚的平菇,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总计达11万袋。裴顺贤还购买了两台电瓶轨道车,最大载货量达500公斤,约有50框蘑菇,节省了人力。裴顺贤高兴地说:“使用轨道车代替人工搬运蘑菇,一天能减少3个人的用工量,减少了开支,提高了我们的效率。”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冬季香菇种植完全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实现高产优质。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借鉴这些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种植水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