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心率不稳?按揉内关穴来帮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冬心率不稳?按揉内关穴来帮忙!
引用
百度
等
9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967304106856680
2.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064494a9605b57c210ce770531982a0
3.
https://m.sohu.com/a/758044908_121124543/?pvid=000115_3w_a
4.
https://www.longli.gov.cn/xwdt/bmts/202412/t20241223_86382168.html
5.
https://www.czszyyy.com/Index_column/getArticleDetail?menu_id=69&detail_id=200
6.
https://cdcp.gd.gov.cn/jkjy/jkts/content/post_4472201.html
7.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09/common/content/content_1876073112178118656.html
8.
https://www.edh.tw/article/28911
9.
https://hlm.tzuchi.com.tw/home/index.php/news/health/item/3456-2024-04-08-02-03-44
秋冬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无常,不少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率不稳的情况。其实,我们身体自带一个重要穴位——内关穴,经常按揉能缓解这一症状。
01
内关穴在哪里?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具体找法是:将手掌向上,找到手腕横纹,从这里向上量取两横指(约3厘米)的位置,然后在两条筋(即桡侧屈腕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就是内关穴所在。
02
如何正确按揉内关穴?
方法一: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穴,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穴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穴50下。
方法二: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穴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穴50下。
03
最佳按揉时间和注意事项
按揉内关穴的最佳时间段是晚上7~9点,此时人体气血运行至心包经,效果最佳。
按揉力度要适中,以感觉酸胀为度,不要过度用力。
每次按揉时间宜20~30分钟,可分多次完成。
按摩时保持呼吸平顺,不要憋气。
04
秋冬季节心率不稳的其他调理方法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健康饮食: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避免高脂血症。可适当食用一些温补食物,如羊肉、鸡肉等,但要注意不要过量。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的室内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户外运动应避开血压高峰期(早上6:00-10:00)。
注意保暖:寒冷天气外出要戴好帽子、围巾和手套,避免冷空气刺激。
预防感染: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多发,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停药。
内关穴作为“心脏的关口”,在中医理论中有着“心脏病第一穴”的美誉。通过简单的按揉手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率不稳的症状。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率不稳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热门推荐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专家提醒:食品中毒高发期,这些预防要点请收好
如何查询车辆事故记录和4S店维修历史?
汽修入门指南:让你成为车神
芬兰北部西达博物馆:展现萨米文化与极北自然的互动
挪威萨米人:在现代化浪潮中守护极地文明
大连10处小众景点全攻略:从文艺沙滩到创意园区
年味照片怎么拍?这样拍照很好看,红红火火过大年
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闹社火 各地元宵节民俗活动“热火朝天”引客来
端午情浓,解锁校园里的幸福味道
天一阁打卡,宁波完美游宿指南
南极“暖男”企鹅:零下几十度也能过冬的生存秘诀
香港维港&上海宝山滨江:新年烟花最佳观赏地
从辛弃疾到长江艺术季:烟花的古今绝美演绎
食管糜烂怎么办?
从凉拌到炖汤:海带的六种美味做法与食用指南
海带:餐桌上的“含碘冠军”,兼具多重健康功效
海带:餐桌上的“含碘冠军”,科学选购与创意烹饪指南
宿舍放鞭炮被罚,校规到底严不严?
社区甲状腺结节筛查,你做了吗?
甲状腺结节治疗迎来重大突破:靶向药物展现惊人疗效
芋头与甲状腺结节:科学解读其辅助调理作用
甲状腺结节医保报销,你真的懂吗?
江西发布物业服务调查报告:物业费高的小区,业主满意度更低
多地调整燃放政策:传统与现代如何平衡?
佛山春节放鞭炮新规出炉!29个燃放点全攻略
春节全域禁燃禁放: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甜咸还是麻辣?红烧茄子与剁椒茄子的口味之争
“落苏”的故事:茄子在中国的多样烹饪与文化
豆瓣酱炒茄子:这样做既美味又健康
正确使用胃药:从选药到服用的完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