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创园区:以“文化+科技”模式引领产业创新
深圳文创园区:以“文化+科技”模式引领产业创新
2023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007.95亿元,占全省近半壁江山,全国比重达8.5%。这一亮眼的成绩单,折射出深圳作为中国首个“设计之都”的文化创新实力。
“文化+科技”:深圳文创园区的创新密码
在南山区科技园中区,一栋栋现代化办公楼宇间,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大夫第”静静矗立。这处充满历史韵味的空间,如今已成为科兴科学园的青年创新创意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数字艺术展、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成为园区内腾讯互娱、创梦天地等文创企业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作为正中集团的标杆项目,南山科兴科学园通过“科技+文化”双产业融合模式,打造了一个营收超千亿的文化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已聚集124家文化企业,形成了数字创意、互联网科技、金融科技等多元业态共生的生态系统。
这种创新模式,正是深圳文创园区发展的缩影。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深圳将科技优势延伸到文化产业,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23年深圳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063.46亿元,占比全省接近65%,对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6.7%。
三大特色:数字化、国际化、产业化
深圳文创园区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三大特色:
数字化转型引领潮流
在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等新兴领域,深圳企业表现亮眼。以游戏产业为例,深圳游戏产业企业超过4000家,营收占比全国超50%,占比全省接近70%。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为文创产业插上了科技翅膀。
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
2022年,深圳文化产品出口额约占全国18.5%,全省41%。以网络游戏、动漫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深圳珠宝产业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展现中国工艺的魅力。
产业化集群效应显著
深圳已形成从内容创作、新闻信息服务到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全产业链布局。五大主力行业营收均超百亿,合计占全市文化产业营收的88.1%。这种集群化发展,为文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比优势: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深圳的文创产业起步较晚,但凭借“文化+科技”的创新模式,迅速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
以主题公园为例,虽然深圳的世界之窗、欢乐谷等老牌乐园热度不如从前,但2023年全市纳统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4.1%,景区营业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4.3%。这种韧性,正是深圳文创产业持续创新的结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文创园区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强调文化价值。例如,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在保留旧厂房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集艺术展览、创意办公、时尚消费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模式,既保护了城市记忆,又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引领未来:打造国际一流文创高地
面对未来,深圳文创产业正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数字创意产业育成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参与全球文化市场竞争。
可以预见,在“文化+科技”双轮驱动下,深圳文创园区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全国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说:“深圳正在用科技的力量,重新定义文化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