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苏栟茶市:一段被遗忘的自治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苏栟茶市:一段被遗忘的自治史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LL1MHT0534KDG3.html

从1912年到1929年,江苏栟茶市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自治历程。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栟茶市在行政管理、教育文化、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忆。

栟茶古镇历史底蕴深厚。历经千年演变和发展后,到清朝末期商号近三百,人口十万余,水陆交通顺畅,市镇机构建全。镇区近五里的“丁”字形石板长街,以及西圈门向南和北板桥向北的砖铺街全部建成,呈现比较繁荣的市镇体系。

辛亥革命后(1911年),栟茶镇进行了一些体制变革,虽然原先较为紊乱的管理模式有所整顿,但远未完全理顺。遇事可能地域、盐场、警察、海师双重、三重管之,也可能多方相互推诿、敷衍塞责,引发纷争。在弘扬共和的形势下,栟茶名士也希望真正实行地方自治。民国元年(1912年)经东台公署批准栟茶镇成立栟茶市董事办事处,缪步青(缪希陶)任董事。栟茶始称“市”。随后,栟茶增设初级裁判所、栟茶警察局等机构。盐场栟茶场和角斜场合并,称为栟角场。

1913年栟茶人口逾十二万,可耕面积达三十万亩,遂建立栟茶市公所,实施区域行政管理,仍隶属东台县。政体改为代议制,选举产生议事会和董事会。议事会立法,董事会执行。议事会设议长一人,副议长一人,议员二十九人。董事会由市董主持,另设名誉董事四人,实际上一切权力集中于市董缪步青。市公所办公地点在运盐河河北,通济桥(西石桥)北首的寿圣寺。其后设立栟茶市巡警局。一些机构更名,冠以“市”之称。栟茶启秀高等小学堂更名为栟茶市立第一高等小学校。由缪兰章(缪香谷)创办并任堂长的养正初等小学堂更名为栟茶市立第二初等小学校。西区、南区两所初等小学分别更名为栟茶市立第三、第四初等小学校。其后创建的小学命名为栟茶市立第五初小(范浅)、栟茶市立第六初小(康庄),栟茶市立第七初小(浒澪),等等。1926年缪文功编成《栟茶市乡土志》。

当时栟茶市尚无“乡”的行政区,而是较小级别的“庄”。在地域概念上只有以栟茶镇为中心的东乡、西乡、南乡、北乡。十几年后成立东台县第四区时才设立了中间级别的“乡”,并逐个命名。1913年栟茶市除了管辖栟茶镇、浒澪镇外,还管辖二百五十多个村庄。

1915年在袁世凯推动君主制的风潮下,栟茶市废除代议制。地方事务仍由市公所董事缪步青包办。1916年袁世凯“驾崩”后,栟茶有识之士积极活动,希望恢复地方自治,成立了“自治促进会”,并出版《自治报》,期大同而共享幸福,努力争取自治达数年。

1917年栟茶市组织渔团武装人员数十人进行海上巡逻,护渔、护盐。1918年缪步青接管常盈义仓荒田十三亩,熟田六十七亩,仓厫五大间,仓中积存秈稻八百四十七石七斗,积德济民。1921年8月栟茶市设立公共图书馆,馆室十三间,藏书一万册。1922年缪步青筹集大洋九千九百九十五元,购置木、石建材,拟修理小洋口三孔石涵。

民国十四年(1925年) 栟茶市的叶实夫、缪德载、蔡牧山、蔡晦渔、蔡观明等发起青年进步组织“知社”,成员三十多人,出版刊物《海日》,宣传马克思主义,力主加强共和,改进县政,恢复议会。1927年在强烈民意的支持下,经东台县公署批准栟茶市恢复议、董两会。其后不久国民政府欲施政体改革大手笔,遂下令取消各级议会,栟茶市议、董两会昙花一现。与此同时筹备组建栟茶市行政局。

1928年1月正式成立栟茶市行政局,代替以往机构,主持地方行政,设总务、财政、建设、公安四股,各有股员一人。蔡清述(蔡晦渔)任行政局长。蔡清述和蔡观明联名发表宣言,宣布栟茶市行政局四条政纲:统一并整理财政;吸引各方面人才;发展教育,学习知识;择重建设有关设施。

栟茶市行政局立意新政,整肃时弊,廉洁、努力。发行官方报纸《昌报》,两、三天一期,共一百数十期。成立栟茶市保安团,乡村设立多个分团。新建栟茶市商团、渔团。同年8月蔡清述被旧势所迫愤然辞职,族兄蔡观明(蔡尔文)经推举和批复接任行政局长。蔡观明任职期间进一步推动新风,剪辫放足,破除迷信。栟茶市行政局理政期间创办了启秀石印社,建立了栟茶初级中学。这是如东县最早的中学,早于如东县中十年。建立了十几所小学,开办平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组织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工会、商会,设立民众教育馆、公共体育场和栟茶市公园。1926年的《栟茶市乡土志》中缪文功表述:全市有高小一所,初小十三所。1936年的《栟茶史料》中记载:有初中一所,高小二所,初小二十五所,另有四所初小在这期间曾开办,1936年时已停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栟茶市行政局的作为密不可分。

栟茶市行政局持续一年零八个月,除上述建树外,还有更具体的十五项业绩:绘制栟茶市地图;用精密仪器测量公产田地;四次组织扑灭蝗灾;调查本市户籍;整顿寺庙并加强管理;整理公产、公款;与私人合办民生钱庄;重建古桥实利桥(十里桥),使之能行汽车;新建五里坊桥、船横头大桥,改建牛桥等桥梁;修建向西至李堡、向西南至东陈、向东南至丰利三条大路;筹建小菜场;统管保卫团,维持治安,击退海匪;捕捉、击毙野狗;禁毒、禁娼;向各村庄施送“十滴水”等西药。

1929年8月奉令栟茶市行政局与角斜乡行政局合并,成立东台县第四区公所,实行闾邻制,优化政体,颁布条例。徐璧磬任第四区区长,兼保卫团团长。同年成立栟茶镇镇公所,专门处理栟茶镇区的事务。栟茶“市”之称更改。一百多年前建市的要求和“市”的概念与今有所差异,县比市大一级。当年栟茶市东边有丰利市、掘港市,周边还有岔河市、李堡市和富安市。角斜虽是古镇,但区域较小未能称“市”。1930年往后多年中,“市”的称谓仍有惯性,人们还惯称为“市”。1936年的《栟茶史料》中缪文功的文中有“栟茶市西路侧有金姑坟”,蔡观明的文中有“市西有缪琴堂者,小楷甚工”,“全市公认行政局为指导”。

笔者珍藏一幅“栟茶市全图”。地图较大62×44cm,铅印,彩色,制图人姚次玉(时任栟茶小学教师,后任教于栟茶中学)和蔡光达。绘制于1928年8月,由海日印刷所印刷,栟茶市行政局发行。制图前进行了精确测量,也参考了东台县建设局所存的陆军测量局印制的东台县地图。图中“栟茶市全图”用篆体,“民国十七年八月制”用隶体,“发行、印刷”用行体。有6000米比例尺和图例,包括海岸、河道、道路、堤岸、灶墩、县界、市界、市镇、村庄、桥梁、庙宇等等。

图中标明栟茶市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北边滨临大海,标有北捍堰。东段捍堰有两条,平行相隔一公里左右。栟茶市最东端是洋口,西到任家码头,南至赵家庄。按地图比例尺推算东西二十四公里,南北十六公里。根据《栟茶市乡土志》所载“栟茶市东西约广五十二里,南北约袤三十里”。此书编纂比此图早二年,可能有广义、狭义的差别,两者表述的面积基本相同。角斜当时的政府机构也称为行政局,直至1929年8月才与栟茶市正式合并,但先前栟角场早已划并。从“栟茶市全图”可见,1928年8月角斜已经隶属栟茶市。该图与1936年东台县第四区绘制的“栟茶图”的地域也基本一致(参见《如东日报》2023年2月9日缪庭撰文《1936年栟茶镇概貌》)。

“栟茶市全图”中河流、主道、小道纵横交错,桥梁、庙宇、村庄错落有致。标有二百九十多个地名,其中大多数是现在废弃的老地名。北捍堰(范公堤,又称皇岸)北边,由东向西灶墩编号:头灶、二灶、三灶……。南捍堰(嵇公堤)长约三十里,呈弓背状,两端与北捍堰汇合。西端汇合处形如磨担,地名为磨担头。南捍堰、北捍堰之间有数万亩良田。此区域以及两捍堰南、北附近由东向西有地名洋口、五总、十总、十五总,直到四十总。再向西只有单捍堰。老地名中有不少用数字表示距离,并说明地区之间的关系。例如:一里庙、三里渡、五里坊、七里缺、十里桥、三十六总。有很多老地名以姓氏加地域特征取名,既说明此地该氏族人数占多,又表示此区域的地形、地貌。例如:曹家港、刘家尖、姚家埭、范家浅、赵家桥、樊家圩、金家渡、周家堰、解家堡、焦家澪、孔家厦、濮家湾、毛家洼、姜家坡、陆家滩、唐腰庄、沈腰庄。有的老地名与生长的植物有关,例如:梅花园、棉花园、椿树园、楝树园、杨树园、黄花港、香橼树、瓜园头、花园头、树荫头、竹窠头、杨弯。也有一些老地名纯粹表明地貌特征,例如:双港、沙港、腰庄、平田、滩河口、大河南、十字河、薄刀园、蒲包嘴等等。有一些老地名带有历史遗址和历史典故的色彩,颇有诗情画意,例如:羊仓、斗仓、尔庄、楼园、凤凰嘴、石牌楼、花果山、野马口、晒衣口、太平桥、关口桥、古盐港、白太河、斗安庄、钦明庄、祥盛庄、锡璋庄、道士庄。

由姓氏加“家庄”的地名最多,达七十多个,诸如:沈家庄、翟家庄、戴家庄、费家庄、马家庄、察家庄、唐家庄、单家庄。另有一些村庄用了两个姓,例如:缪杨庄、朱田庄、金田庄等等。有的老地名为了避免同名,按地理特征加上东、西、南、北、大、小等等,例如:南蔡家楼、北蔡家楼;东周家庄、西周家庄;东下洋、西下洋;东大缪庄、西大缪庄、小缪家庄;西叶庄、后张埭、后李庄等等。尽管如此,“栟茶市全图”中还有同名之处,有两个三官殿,两个五里坊,三个三里桥,除了大、小缪家庄外还有两个缪家庄。

有很多老地名以河、庙、窑、坝、岸、环命名。还有一些老地名表明了荒芜之地:野鸭沟、黄泥荡、昌坟头、鸭浮庄、江芦箕、畈心荒田、长瞭荒田等等。长瞭荒田位于栟茶市东南角,按比例尺推算约有八千亩。想必当年此处广袤无垠,草木繁盛,野花千姿,飞鸟云集,一派大自然原生态的美景。

栟茶市老地名内涵丰富,承载着语言、历史、地理、农业和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品味这些老地名让人追溯一百年前栟茶市的概貌与风情,使人联想古镇栟茶的故事与变迁,也激发人们的热情进一步探索其文明密码。

从1912年起栟茶市在时局动荡、风雨飘摇的环境下苦撑了十八年,于1929年8月黯然谢幕。但栟茶镇厚德崇善、忧国仁民的人文精髓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直至今日。

本文原文来自《如东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