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带火非遗,春晚成国潮热推手
《只此青绿》带火非遗,春晚成国潮热推手
2022年央视春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迅速走红,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这部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剧,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意境,更将篆刻、织绢、制笔、制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欣赏舞蹈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只此青绿》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艺术创新。编导韩真、周莉亚将静态的绘画作品转化为动态的舞蹈语言,通过演员们的精湛表演,生动再现了《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特别是“青绿腰”这一标志性动作,以其独特的美感和难度,成为网络热议话题。这种创新性的艺术表达,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春晚作为国家级文化平台,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融入非遗元素,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2025年蛇年春晚,各大卫视纷纷推出非遗主题节目,如湖南卫视汇聚123种非遗宝物,河南卫视邀请李子柒展示传统技艺,山东卫视则通过张艺兴等年轻艺人推广非遗文化。这些创新性的呈现方式,不仅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在现代社会,非遗文化需要与科技、时尚等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例如,一些非遗手工艺人开始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传统工艺品,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非遗文化也在不断跨界融合,与时尚、旅游、教育等领域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另一方面,如何在创新中保持非遗文化的原真性,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传统,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展望未来,非遗文化的发展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通过教育普及、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年轻人了解非遗文化,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鼓励非遗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其全球影响力。
总之,《只此青绿》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非遗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的尝试,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通过春晚等平台的推广,非遗文化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人们的视野,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