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坪村村晚:施家八口才艺秀惊艳全场!
保坪村村晚:施家八口才艺秀惊艳全场!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当这熟悉的戏曲旋律在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村委会响起时,台下观众顿时陷入了一片陶醉之中。这是保坪村2025年“和美保坪 福到万家”乡村村晚的现场,而表演者正是75岁的施朝秀和她的家人。
施朝秀一家八口人,从孙子到老伴,每个人都身怀绝技。他们带来的戏曲串烧融合了越剧《夫妻双双把家还》、京剧《梨花颂》、川剧《峨眉山月》等多个经典曲目,每个成员都全情投入,将戏曲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施朝秀年轻时曾在成都军区文工团接受培训,打下了扎实的戏曲基础。为了准备这次村晚,她带领全家老小一起学习、排练,最终赢得了满堂喝彩。
这场村晚不仅有戏曲串烧这样的传统艺术表演,更是一场充满现代气息的乡村文化盛宴。来自保坪村的儿童们带来了走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展示了村民们亲手制作的花椒文创产品、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充满乡愁记忆的老物件。保坪村“两委”干部则通过情景剧《和美乡村》,将真实的乡村故事搬上舞台,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村民们表演的舞蹈《和谐大家园》《龙船调》《来年依旧迎花开》等节目,以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旋律,勾勒出一幅幅喜庆祥和的春节图景。
这场由82户家庭100余名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不仅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坪村已连续举办7年村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施朝秀这样的文艺骨干的努力。
施朝秀回忆起2012年刚回村时的情景:“那时候村里想组织文艺活动,但一直找不到人牵头。”当原村党支部书记陈利找到她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最初的腰鼓队到现在的保坪夕阳秀文艺队,施朝秀不仅自己编排了上百个节目,还培养了近30名文艺骨干。她深知,要办好村晚,最难的就是找演员。为此,她和陈利想出了各种办法:帮村民干农活、手把手教基本功,甚至上门做思想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文艺队,其中不乏养殖大户、椒农、退休校长等各行各业的人士。
保坪村的村晚之所以能够持续举办并广受欢迎,关键在于其贴近村民生活的节目内容。正如重庆市和美乡村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汤文志所说:“‘村晚’不断‘出圈’,在于它根植于乡土,承载着乡音、乡愁、乡情。”保坪村的村晚不仅展现了村民的才艺,更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成果。晚会现场还表彰了清洁能手、宣传能手、热心助农企业等多个奖项,鼓励村民为村庄发展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保坪村的村晚还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书法老师现场挥毫,为群众书写300余副春联;菜市街小学校的师生们展示剪纸艺术,为群众制作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近年来,保坪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这场充满烟火气的村晚,不仅是村民自娱自乐的舞台,更成为了展现乡村文化魅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正如市农业农村委社会事业处处长刘明所说:“‘村晚’的主角是村民,应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保坪村的实践证明,只有让村民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才能激发乡村文化的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保坪村的村晚,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文艺演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它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文化自信,不断挖掘和创新,乡村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