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的传奇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的传奇故事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42927
2.
https://m.163.com/dy/article/JAKU004I0519J81Q.html
3.
https://www.baidu.com/from=844b/ssid=0/s?word=%E8%A5%BF%E5%91%A8%E9%9D%92%E9%93%9C%E9%BC%8E%E4%BB%B7%E5%80%BC%E9%AB%98%E5%90%97&sa=re_dl_prs_34689_3&ms=1&rqid=10841736065908825034&rq=%E4%B8%80%E4%B8%AA%E8%A5%BF%E5%91%A8%E7%9A%84%E9%BC%8E%E5%80%BC%E5%A4%9A%E5%B0%91%E9%92%B1&rsf=1630012&asctag=49313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083535
5.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asset2/20151104094055028/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4/09/31905874_1134057327.shtml
7.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infomation/icon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4/18/78214745_1136553362.shtml

在上海博物馆众多珍贵藏品中,有一件被誉为“镇馆之宝”的青铜器——大克鼎。这件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的西周重器,不仅以其雄伟的气势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更因其承载的丰富历史信息和传奇经历而备受瞩目。

01

青铜重器,工艺精湛

大克鼎是西周中期圆鼎的典型式样,其造型端庄大气,充分展现了青铜鼎威严、庄重的礼器特性。鼎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部略鼓下垂,配以大立耳和蹄足,整体形制厚重而稳重。

鼎身的装饰极具特色。颈部饰有三组变形兽面纹,间隔以六道棱脊,兽目依然保持神采。腹部则饰有宽大的波曲纹,这种纹饰也被称为环带纹,是西周时期审美观念的一大变化。大立耳外侧还饰有新颖的龙纹,以S形构图,两端是俯首的龙头,中间也有一个龙首,在其头顶有一条俯首曲体的小龙歧出,作为该龙首的角,在上端的龙首和中间的龙首之间,盘绕了一条小龙。这种结构的龙纹,被此后的青铜器装饰广泛运用,并逐渐发展形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行的蟠龙纹、交龙纹等。

02

铭文瑰宝,历史见证

大克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内壁上的290字铭文,这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铭文内容可分为两段:第一段赞扬克的祖父华父的功绩,第二段详细记载了周王册命克为宫廷大臣的仪式及赏赐内容。

这段铭文不仅是研究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重要史料,其书法艺术价值也极高。文字布局严谨,线条流畅,结构方整,是西周中期书法的典范。它展现了西周时期书法的独特风貌,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传奇经历,守护传承

大克鼎的传奇故事始于1890年,它在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随后被清朝著名金石学家潘祖荫收藏。潘祖荫去世后,其孙媳潘达于在战乱中保护这件国宝,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护大克鼎免遭日军破坏,潘达于冒着生命危险将其埋藏于地下。在日军七次闯入潘家搜刮时,她始终坚守“人在宝在”的信念,最终保住了这件国之瑰宝。

1951年,潘达于将大克鼎捐献给国家,这件历经劫难的国宝终于在上海博物馆找到了永久的归宿。如今,大克鼎静静地伫立在上博的展厅中,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它跨越千年的传奇故事。

04

文化象征,艺术典范

大克鼎不仅是西周礼制的见证者,更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巅峰之作。它集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于一身,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对美的追求。作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不仅是研究西周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