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入选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漳州古城入选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漳州市的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这一消息不仅彰显了漳州古城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漳州古城,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闽南文化明珠,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保留了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及“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独特筑城形制。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古城内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闽南骑楼式建筑,又有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格建筑,还有保存完好的华侨建筑。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共存,展现了漳州作为闽南文化重要发源地的独特魅力。其中,漳州文庙、武庙、东桥亭、西桥亭等唐宋时期的建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而台湾路、香港路上的明代石牌坊,更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工艺精湛,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工作。2015年,漳州古城保护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由漳州城投集团负责实施。经过近十年的努力,200余个保护项目相继完成,守护着古城的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2022年7月,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接管古城运营,明确了古城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挖掘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漳州古城坚持“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注重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通过“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古城实现了传承历史、延续生活的动态保全。如今的漳州古城,不仅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址,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原住民们依然保持着闽南人的悠闲生活方式,在午后的路边泡一壶茶,看着人来人往,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
漳州古城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上,更体现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古城孕育了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漳州布袋木偶戏、木偶头雕刻、剪纸、漳浦竹马戏等非遗项目在这里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在古城内的非遗展示馆,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这些传统技艺的精湛之处,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古城还是闽南美食的集中地。蚵仔煎、锅边糊、卤面、四果汤等传统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美食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凝结着闽南人的智慧与生活情趣。
此次入选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是对漳州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激励。未来,漳州古城将继续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世人展现更加璀璨的闽南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