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关于李清照的10件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于李清照的10件事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24349

李清照,这位宋代著名的女文学家,以其独特的才华和鲜明的个性,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她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国家的忠诚。本文精选了关于李清照的十件轶事,带你深入了解这位"千古第一才女"的传奇人生。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是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也是李清照。
一篇《词论》怼遍北宋文坛,堪称“毒舌乐评人”。
这还是李清照。
越读李清照,越发现她的词词句句堪称人间清醒。我们选择了和她有关的10件事,希望能帮助你所知晓的李清照形象,更加完整,更加引人入胜。

1. 名门之后

李清照出生名门,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她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氛围极好,曾写道,“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意思是,常看见自己的父亲与各界雅士畅谈,大家各抒己见,说到激越高兴处,竟然能挥汗如雨。这种热烈的思想对话,给童年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启蒙与影响。

2. 强大的记忆力

李清照多有才?可从她强大的记忆力来看,据她在自传性散文《金石录后序》中所述: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平日里,她经常就读书习文与丈夫赵明诚展开较量。提到一个典故,她可以马上说出在哪本书的哪一页哪一行。

3. 对创作的痴迷

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抵制女子习文的风气相当普遍,像她那样对创作的痴迷实属罕见。耐人寻味的是,她从未对自己积极投入于写作,流露出丝毫歉意或犹疑。
她甚至还作诗为自己的才华辩护。“学语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就是说,我知道自己有本事,但我试图沉默,不求闻达于世,恰恰是其他文人到处宣扬了我的名声呀。

4. 寻诗觅句的浪漫

李清照不仅文才过人,她寻诗觅句的行动也很有意思。
据《清波杂志》记载:“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
一位女子在大雪天外出散步、循城远眺,只是为了酝酿灵感。这个举动,既显示出她的浪漫逸兴,也让我们看到创作佳句背后的艰辛,但李清照甘愿这么做。

5. 爱独处的雅兴

李清照爱独处,为此,她常常“掩耳厌喧哗”。
典型的例子是,元宵节,在古代何其隆重的节日,大家都出门上街寻热闹去了。李清照却谢绝所有邀约,一个人宅家图清净自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甚至简陋的物质条件也没有败坏她的雅兴,她仍忘我地沉浸在诗思中,她说,“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写诗,当然需要闭门谢客,在自己的住处焚香静思才会有好的构思呢。

6. 理想生活的向往

什么是理想生活?李清照曾借一个梦道出。
这个梦可不一般,令她醒来后念念不已。梦里,一些志同道合、风度潇洒的人聚在一起,大家进行着风趣的谈话,“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辨,活火分新茶。”
每个人都足够真实。争辩、嘲讽、谈怪论,怎么酣畅怎么来。旺盛的焰火上还要有最新的茶,为才华满腹的人们助兴!

7. 大胆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不爱受常态拘束,在她笔下,刻画了许多女性独自出游的活泼经历。这在推崇“深闺女子幽居生活”的时风下,显得相当新颖、大胆。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她还嫌不够,说“似也恨,人归早。”大自然风景如此美好,女子们却要在日落前启程回家,哎,真是让人流连遗憾。

8. 与赵明诚的爱情

至于爱情,李清照和赵明诚不仅留下“赌书泼茶”的佳话,他们还是收藏事业上的战友。
每当发现谁家有亡诗逸史或稀见之书,就借回家来,二人共同抄写,常至深夜而欲罢不能。特别是遇到古人书画和夏、商、周三代古器,必出重金以购买,甚至“不惜脱衣市易”。
一次,有人出示了五代南唐著名画家徐熙的《牡丹图》,索价20万钱。夫妇二人费尽口舌,说动卖主把画留给自己欣赏一夜。第二天,苦于筹钱无方,只得又把画还了回去。为此,两人难过至极,“相向惋怅者数日”。

9. 坚定的选择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和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再婚。婚后不久,当得知张汝舟是因觊觎自己的收藏才迎娶时,她果断提出解除婚事。
她非常明白这么做,会使“传者无不笑之”“难逃万世之讥”,甚至按当时的法律,主动离开丈夫的妻子将受到拘禁处罚。但无论如何,这仍然是她坚定的选择:她宁愿蒙受世人的非议也决不屈从,决不愿再维系这段无爱的婚姻。

10. 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才华,得人仰慕;但她爱国的拳拳之心,最使人敬重。
绍兴三年,朝廷派两位要员出使金国,去慰问被囚于北方的徽、钦二帝,李清照知道后,专门写了一首长诗《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给这二位使者送行。
诗中,她请两位官员记住一个流亡妇人的心愿——“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表达对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意愿。
这忠贞的胆量,这不惧的气魄,今天读来,仍为之感佩。

李清照逝世后,在词体文学创作中,有一种“效易安体”的风尚,即在词中模仿李清照的个人写作风格。
她在一千年前的情感世界和作品表达,至今仍有力地支持着后代女作家。
喜欢李清照,仅仅把这位传奇女子供奉进“卓越女词人”的殿堂,此后便置之不顾,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纪念,是常常走进她的作品世界,感受她的乐与愁、喜与怨,她的放下与憧憬,她的所得与遗憾,并在一次次体会中,找到滋养自我心灵的力量。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