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南联大旧址:一座精神的丰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南联大旧址:一座精神的丰碑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8336900_121123796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8A079TL00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58316
4.
https://www.ynnu.edu.cn/info/1102/31993.htm
5.
https://m.km.bendibao.com/tour/87669.shtm
6.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5/01/08/030065401.shtml
7.
https://www.ynnu.edu.cn/info/1102/30511.htm
8.
https://xsg.tsinghua.edu.cn/info/1003/3605.htm
9.
https://cnftv.cn/culture/21194.html
10.
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405/22/c8897378.html

在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有一处承载着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辉煌篇章的圣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这里不仅是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01

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火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辗转周折汇聚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这所仅存续8年11个月的高等学府,却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南联大秉持“刚毅坚卓”的校训,师生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据统计,西南联大共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5位最高科学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154位中科院院士和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成就足以证明,西南联大不愧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02

旧址里的历史印记

西南联大旧址占地面积70余亩,核心保护区以“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为中心。整个四烈士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排布。墓地四周围有铁链,基座后方是浮雕石屏,石屏基座上刻有冯至、萧荻等人写的5首悼诗。入口台阶中间为雕花火焰剑和大理石石台。墓地从右至左排列着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四烈士的墓冢,均为长方形灰白色洗石子墓。在四烈士墓前方则为闻一多先生的衣冠冢,在后方与其遥遥相对的是李公朴先生衣冠冢。

四烈士墓正前方广场两侧矗立着两尊“一二·一”运动石雕火炬柱。两尊火炬柱形制相同,与四烈士墓同建于1946年3月。材质为石材,分顶部火焰、柱体、基座三部分,通高3.3米。基座四周刻有闻一多先生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一文,是记载“一二·一”运动的重要历史见证。

在四烈士墓周边,还完整保留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碑、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等十多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其中,现存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时为西南联大校本部东区19号教室。教室为土坯墙,铁皮顶,东西向,长方形;长16.5米,宽5.9米,高4.05米;教室内有联大师生使用过的桌椅两用坐椅,因其外形酷似云南宣威火腿,俗称“火腿椅”。三校复员北返后,留下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办学,校舍为西南联大新校舍。作为西南联大在滇八年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办学见证,学校将东区19号教室保留 下来,并加以合理修缮,使其成为西南联大留存至今唯一的原教室。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立于1946年5月4日,是为纪念西南联大的艰辛办学历史而建。碑额篆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由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教授闻一多篆额。碑文由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写,中国文学系系主任罗庸书丹。西南联大校友、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教授何炳棣曾盛赞其为现代的“三绝碑”。纪念碑碑体雄壮,书法遒劲,文采飞扬,意蕴深广,气势恢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学和艺术价值。

03

博物馆里的精神传承

2018年,云南师范大学筹建了新的西南联大博物馆。博物馆所辖旧址已有建筑面积5732平方米,展厅面积3722平方米。博物馆内设“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及1个专题活动展厅,常设4个基本展览,即西南联大历史展、“一二·一”运动历史展、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中共西南联大党组织发展历程展,是全国有关“一二·一”运动及西南联大图片资料最多、最集中的展馆。

“刚毅坚卓——西南联大历史展”以深厚的联大学术研究为支撑,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征集并遴选了1200余张历史图片、800余件珍贵物证及辅助实物展品,保存了最全面的西南联大文物遗存,从而梳理呈现出一条最为清晰、完整、深入的西南联大故事脉络。展览通过合理的展线设计,历史线、主题线相互穿插、依次推进,用七个篇章多层次立体化展示西南联大横跨世纪、承续当下的历程。其中,一楼讲述其艰难办学与艰苦生活,二楼展现文化抗战与爱国运动,负一楼展示其延续当下的深远影响。展陈内容层级明确、重点突出、体量均衡、文字生动精练,注重形式设计和新技术应用。

04

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西南联大精神不仅体现在历史成就上,更在当代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云南师范大学将传承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精神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相融合,形成了在精神传承中突出爱国主义、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联大内容、在实践育人中感悟联大历史、在文化活动中打造联大品牌、在校园建设中彰显联大特质的工作特色。创新开设“六个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建师生宣讲团,举办学习研讨班。组织专家团队编撰《西南联大教育救国》《闻一多舍生取义》等教育读本,作为党员干部师生教育培训必读书目。打造《西南联大组歌》等多部艺术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联大精神。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全国160余所高校5万余名学生选修,形成 “五位一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云师模式”,打造了西南联大讲坛、联大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宣讲团等一批思政工作品牌,全方位立体式强化培根铸魂工作。

05

参观指南

西南联大旧址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16:30开放,闭馆前半小时不再入场。参观需提前预约,目前免费开放。建议至少预留2-3小时深度游览,以充分感受这段历史的厚重。

在当今和平年代,西南联大旧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信心。正如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所写:“八年以来,……以其无愧于先贤,无愧于后世,而确信其必能随天地之无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