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惊现水龙卷!背后气象学揭秘
香港惊现水龙卷!背后气象学揭秘
2024年9月28日中午,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出现了一幕罕见的自然奇观——水龙卷。这条旋转的云柱从天而降,直插水面,激起阵阵水花,场面蔚为壮观。这是自1959年有记录以来,维多利亚港首次出现水龙卷,迅速引发了全城民众的好奇与惊叹。
水龙卷,这种看似神秘的自然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我们熟知的龙卷风有何区别?为什么这次会在香港最繁华的水域出现?
什么是水龙卷?
水龙卷是一种发生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是由对流云底部延伸至水面的旋转云柱构成。与陆地上的龙卷风相比,水龙卷的风速通常较低,但其壮观程度丝毫不减。由于水龙卷有时能将水吸起,因此也被称为“龙吸水”。
水龙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相对良好的天气下发生的,与雷暴无关;另一类则与强雷暴相关,通常伴随着恶劣天气如大风和冰雹。第一类水龙卷的生命周期较短,一般不会持续超过20分钟,且在登上陆地后会迅速消散。第二类水龙卷则可能从陆地上发展后移至海上,破坏力更强。
香港水龙卷的成因揭秘
香港天文台对这次罕见的水龙卷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9月28日当天,受高空扰动影响,香港天气不稳定,早上虽然有阳光,但温度上升导致大气不稳定度增加,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上午11时05分,天文台发布了雷暴警告,雷雨最初集中在新界北部,随后逐渐影响港岛东及九龙东地区。
维港当时吹西风,而一股偏东气流在日间由东向西影响香港,导致维港东部出现偏东风,从而形成了局部地区的水平风切变。当两股气流相遇时,容易产生漩涡,最终在维港上空形成了短暂的水龙卷。
水龙卷的监测与预警
水龙捲屬於小尺度的強對流天氣系統,發展迅速,強度及移動變化較大。其出現時間、位置有非常大的隨機性,生命周期可以非常短,由形成到消散可能歷時只有數分鐘至十數分鐘,所以即使以現今最先進科技也較難提早對其作出準確預測。
當發生雷暴及強對流天氣時,天文台會綜合分析不同的觀測數據,包括本地以至鄰近地區的氣象資料,透過雷達分析強對流的發展和移動,適時發出雷暴警告及特別天氣提示。不過由於本港有不少高山,為了監測仍在較遠位置但可能影響本港的天氣系統(如熱帶氣旋、颮線等),天氣雷達一般安裝在較高的山上,因此它們對監測近地面或海面且尺度細小的天氣系統仍有限制。另一方面,初步分析顯示天文台現時在沙螺灣運行的相控陣天氣雷達可捕捉到該系統,但由於受其附近的地形阻擋,仍未能清楚監測到維港近海面的情況。天文台計劃通過建立相控陣雷達網絡,以加強監測這類尺度細小的強對流天氣系統。
水龙卷的历史与趣闻
水龙卷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温暖的水域附近。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多次出现水龙卷现象,如福建漳州、广东阳江等地都曾记录到这一奇观。在美国,水龙卷更是频繁出现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研究表明,水龙卷的形成与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例如,普渡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型实验发现,地表粗糙度和大型水体(如墨西哥湾)对水龙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的粗糙地形有助于减少龙卷风的发生,而在北美,墨西哥湾的温暖湿润空气则为龙卷风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结语
香港维多利亚港出现水龙卷这一罕见现象,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警。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相信未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类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从而减少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