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乡村振兴与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双轮驱动
防城港市:乡村振兴与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双轮驱动
防城港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自治区南部、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总面积6242.9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5万。这座城市因海而名、因港而兴,被誉为“西南门户”和“边陲明珠”。
乡村振兴:平木村的示范引领
在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平木村依托红色资源、生态优势和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2024年,该村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谋划实施盐马古道沿线红文旅融合建设项目和原防城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旧址保护修缮项目。
“红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平木村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红色+生态”“红色+农业”“红色+产业”等多种融合模式。通过建设平木村十姐妹“互助帮扶”党建实践创业基地和新农人实训教学点,提升改造盐马古道官方盐仓、码头、船埠旧址,鸳鸯古榕树节点配套设施等,打造盐马古道沿线红文旅融合项目。
庭院“方寸地”变村民“增收园”
平木村采用“村级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广西中景建设有限公司将平木村列为“花卉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规划发展产业进村的重点村,针对村庄内属于集体所有的空闲土地或农户的庭院(含前后屋)及道路两侧空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种植三角梅等花卉产品。
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塑造特色文旅项目
那梭镇成功申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资金项目,投资资金200万元用于实施《原防城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旧址保护修缮及红色研学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主要是修复及修建原防城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旧址,对旧址的周边环境进行提质改造,建设讲堂及配套基础设施,对防城县人民政府成立背景,十万大山武装斗争历史等进行展示。
渔港经济区:双墩渔港的建设进展
双墩渔港经济区是防城港市重点推进的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目前,航道疏浚及码头提升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建设规模为13个200HP渔船泊位和2个600HP渔船泊位,设计年卸港量4万吨。
截至2024年12月,项目已完成疏浚炸礁工程50.44万立方米,完成率100%;水工结构工程完成混凝土浇筑36356立方米,完成率65.7%;进港道路工程完成土石方挖填103726立方米,完成率26.5%。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防城港市渔港经济多元化发展,逐步构建渔港全产业链条,推动海洋渔业快速发展。
特色产业:沿边开发开放的亮点
防城港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平台,推进跨境合作区建设,深化跨境劳务合作改革,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吸引重大投资项目。同时,大力发展沿边金融业务,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口岸开放和升格,培育外向型产业,助力沿边产业转型升级。
双轮驱动:乡村振兴与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协同效应
防城港市通过乡村振兴和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双轮驱动战略,不仅提升了农村经济活力,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还推动了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这些举措共同为防城港市的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展现了这座“西南门户”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