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过量很危险!医生教你正确用药
降压药过量很危险!医生教你正确用药
一位50岁的高血压患者林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怪事:她每到下午就犯晕,只能躺在床上,但白天和晚上都是好好的。经过医生诊断,原来是因为她每天下午吃地平类降压药时,都会同时吃一个柚子。柚子中含有钾元素,钾是天然的降压药,两者同食相当于降压药过量,导致血压骤降。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降压药的使用需要格外谨慎。降压药过量不仅可能导致低血压,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那么,降压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如何避免过量服用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降压药的作用机制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四大类:
ACEI/ARB类: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或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压,还能改善心功能,保护肾脏。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达到降压效果。特别适合伴有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CCB类(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降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力,从而起到降压作用。对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患者尤为适用。
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水分和钠离子的含量,从而降低血压。对于高盐饮食、水肿等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降压药过量的风险
降压药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低血压及其症状:降压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压,过量使用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引发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晕厥和休克。
器官供血不足:血压过低会影响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出现肢体麻木、语言不清等症状,长期缺血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功能损害。
电解质失衡:某些降压药如利尿剂会干扰体内钾、钠平衡,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心律不齐等问题。
胃肠道不适:过量服药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脑部缺血缺氧可导致嗜睡、头痛、精神不振等表现。
其他危害:
- 肾脏损伤:药物代谢负担加重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
- 心率异常:可能出现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
- 脑栓塞风险增加:血压骤降易形成血栓,增加卒中风险。
如何避免降压药过量
遵医嘱服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如果觉得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定期监测血压:使用家用血压计定期监测血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压异常,避免药物过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食物(如柚子)和药物可能影响降压药的效果。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应避免食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食物。
了解药物副作用:熟悉所服用降压药的常见副作用,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妥善保存药物:将降压药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避免误食。同时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过期药物应及时处理。
加强医患沟通:定期复诊,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情况和身体状况,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调整用药方案。
最新用药指南
2024年8月,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式发布。新版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风险分层和治疗方案进行了更新,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指南还首次将中医药治疗纳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控的特色。
总之,降压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切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通过合理用药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记住,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