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幕后揭秘:成都可可豆动画如何打造这部现象级作品
《哪吒2》幕后揭秘:成都可可豆动画如何打造这部现象级作品
“大年初一,小爷归来!”随着一声熟悉的四川口音,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正式定档2025年大年初一。这部由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巨制,不仅预售票房已突破1.26亿元,更引发了全国观众的热烈期待。让我们走进可可豆动画,揭秘这部现象级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从工作室到行业领军:可可豆动画的崛起之路
可可豆动画的前身是成立于2009年的“饺克力动画工作室”,由80后导演饺子(本名杨宇)创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可可豆动画已成长为一家集动画创意、制作、发行于一体的综合性动画公司,总部位于成都高新区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
公司团队主要由90后、00后组成,这些年轻的动画师们怀揣着对动画的热爱,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精神,为观众带来了一部部令人惊艳的作品。从2019年首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50亿元票房奇迹,到如今《哪吒2》的预售破亿,可可豆动画用实力证明了“成都造”动画的实力。
川蜀文化融入动画:《哪吒2》的四川印记
作为一部“成都造”动画电影,《哪吒2》中融入了大量四川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视觉效果,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浓厚的巴蜀文化魅力。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太乙真人的四川口音。这位来自四川的神仙,一口地道的“川普”让观众忍俊不禁,也为角色增添了不少亲和力。这种方言的运用,不仅让角色更加立体,也让四川观众倍感亲切。
此外,影片中的视觉元素也充满了四川文化的影子。比如片中的两只青铜结界兽,其造型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和三星堆青铜像。这些古老文物的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动画之中,既展现了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为影片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值得一提的是,宜宾市翠屏区的哪吒文化也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翠屏区至今仍保存有哪吒洞、哪吒行宫、天池、骑龙坳、还生阁等多处哪吒文化遗迹。据统计,目前宜宾南广、天池、翠屏山共有20余处自然风景、人文遗迹与哪吒文化紧密相连。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让《哪吒2》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成为了一张展现四川文化的亮丽名片。
成都:中国西部的动漫产业高地
近年来,成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可可豆动画等企业的崛起提供了肥沃土壤。作为中国四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成都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从上游的内容创作到中游的制作生产,再到下游的发行运营,各个环节都已具备相当规模。
成都市政府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支持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成都将着力打造“中国动漫名城”。而《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也将动漫游戏列为成都八大重点发展产业。预计到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将突破3000亿元,占该市GDP比重超过12%。
在政策支持下,成都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动漫企业和作品。除了可可豆动画的《哪吒》系列,还有《十万个冷笑话》《遮天》等现象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佳绩,更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动漫的魅力。
《哪吒2》:创新升级,再创辉煌
《哪吒2》的故事发生在天劫之后,哪吒和敖丙的灵魂虽然保住,但肉身即将魂飞魄散。太乙真人计划用七色宝莲为他们重塑肉身,却遭遇重重困难。在最新曝光的海报中,哪吒浴火归来,脚踏敖丙化成的龙身,展现出更加成熟和强大的气势。
导演饺子带领团队历时五年精打细磨,不仅在剧情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更在制作上实现了全面升级。据悉,影片的视效难度分为S、A、B、C、D五个级别,其中“火莲花”仅为B级,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不敢挑战的海水制作,也将在《哪吒2》中被攻克。
随着《哪吒2》的上映,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融合了四川文化元素、凝聚了成都动画人智慧的佳作,必将再次创造票房奇迹,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成都,这座孕育了《哪吒》系列的“动漫之都”,也将在未来继续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