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荐:秋季开学季学生营养餐搭配
教育部推荐:秋季开学季学生营养餐搭配
随着秋季开学季的到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的《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学生餐营养指引》,由广东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撰写。这份指南详细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全天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建议在疫情期间适当调整学生餐的营养结构,以提高抵抗力并保障骨骼健康。此外,还提供了多种营养均衡的学生餐食谱示范,帮助学校食堂及供餐单位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
学生营养餐的搭配原则
营养配餐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日、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即达到平衡膳食。既能供给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也不发生缺乏或过量的情况。
1. 保证营养平衡
膳食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适宜,膳食中能量来源及其在各餐中的分配比例要合理。要保证蛋白质中优质蛋白质占适宜的比例,要以植物油作为油脂的主要来源,同时还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各矿物质之间也要配比适当。
2. 食物多样
每天应从平衡膳食宝塔每一层食物中选用1~3种适量食物,组成平衡膳食;对同一类食物可更换品种和烹调方法,如以粮换粮,以豆换豆,以菜换菜。尽量做到主食有米、面、杂粮,副食有荤、素、汤,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形。
3. 安全卫生
食物要新鲜卫生,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少食用腌腊制品。
4. 餐次分配合理
三餐食物的能量适宜分配原则为:早餐25%30%,午餐30%40%,晚餐30%~40%。定时定量进餐。
5. 及时调整食谱
每1~2周可更换一次食谱,食谱执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其进行评价,以不断调整改进食谱。在可能的情况下,膳食要多样化,尽可能照顾不同就餐者的饮食习惯。
6. 考虑季节和市场供应情况
主熟悉市场可供选择的原料,并了解其营养特点。食谱既要符合营养要求,又要考虑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这样的食谱才可行。
学生营养餐的组成
主食
- 谷类及薯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等,是人类能量的主要来源。
- 豆类及豆制品。包括大豆、干豆类,以及各类豆制品。
副食
- 蔬菜、菌类。蔬菜、菌类种类很多,在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
- 肉类及肉产品。肉类可分成畜肉和禽肉两种。畜肉包括猪、牛、羊等,禽肉包括鸡、鸭和鹅肉等。肉制品有很多种,如香肠、火腿、腊肉、板鸭、扒鸡等。
- 水产类。水产食品包括各种鱼类和虾、蟹、贝类、海带、紫菜等。
- 蛋及其蛋产品类。常见的有鸡、鸭、鹅、鸽和鹑蛋。蛋制品有皮蛋(松花蛋)和咸蛋等。
- 乳及乳制品。主要指牛奶及其产品,包括纯牛奶、奶粉、酸牛奶和奶酪等。
- 油脂类。植物油有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动物油脂有猪油、牛油、羊油等。
- 果品类。分水果及其制品和干果。水果品种极为丰富,干果如葡萄干、红枣柿饼和莲子等。硬果如花生、核桃、栗子和各种瓜子等。
- 调味品。有盐、酱油、酱、醋、糖、料酒、味精、姜、花椒、辣椒、胡椒等。
如何调整食谱
主食的调配
主食的调配包括米、面的调配和粗细粮的调配,当然也包括品种和花样的调配。比如建议一天中最好米面同时食用,一星期最好食用二顿以上以粗粮为主料加工而成的主食等。
副食的调配
副食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两大类,即荤食和素食的搭配。荤食是指畜、禽、鱼、蛋、奶及其制品;素食主要指各种蔬菜、水果和豆类及其制品。合理地搭配各类副食品,能使人体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对增进健康大有益处。
季节调配
我国地域广阔,环境和地势差异较大,因此四季的差异各地不同。应根据气候变化来进行膳食的调配,还应根据当地的食物和生活习惯进行一定的调整。
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有所加快。可多食含维生素多的蔬菜如竹笋、芹菜、小白菜、萝卜、菠菜等,肉类如猪肉、鲫鱼之类,主食可多食些小米、玉米、黄豆等杂粮。应少食辛辣,以清淡、酸甜、温和为适宜,过食辛温燥辣食品可使人生内热,如羊肉、辣椒等。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此时消化能力会一定程度减弱。膳食以清爽、冰凉、清脆为佳。多食一些凉拌类菜和鸡蛋、豆制品、绿豆、西瓜、水果等。夏季可适当吃些冷饮,若过多则会冲淡胃液、抑制肠胃的蠕动,影响消化。
秋季云高气爽,温度渐凉,比较容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和腹泻,膳食应以新鲜、少辛辣和低脂肪为主。秋天的新鲜蔬菜和瓜果较多,可多食用。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为抵御严寒,膳食以热、含能量相对较高的食物为主。同时注意素食的搭配,如大白菜、土豆、萝卜、豆腐等。调味品上可适量用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生营养配餐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更是家庭和家长的责任。家校应该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学校定期征集反馈意见,家长通过反馈和参与学校的营养餐规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校改进餐食的营养搭配。家长是孩子饮食习惯的第一任老师,你们的行为和选择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