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00年历史的古镇里,体验上百种非遗手工艺,只有山西晋城人能办到!
在2600年历史的古镇里,体验上百种非遗手工艺,只有山西晋城人能办到!
在山西晋城泽州县的大阳古镇,一座汇集百种传统手工技艺的“非遗集散中心”——百工坊,正以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这里不仅保留了北方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更成为了体验和学习非遗手工艺的重要场所。
山西大阳古镇 图源/图虫创意
在这座极富历史文化的省份里,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大阳镇可谓独树一帜。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明清时期,大阳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大阳的文运兴盛。
漫步古镇中,城池寨堡、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巍巍高墙,幽幽古巷,这座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古镇,不仅保留了北方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还兴建了一处汇集了我国百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非遗集散中心”——百工坊。
百工坊中的水工坊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从泥塑到唐三彩,从斗拱到木雕,从刺绣到扎染,从铜版画到景泰蓝……在这里,人们不必东奔西跑,就能一次性体验花样繁多的非遗手工技艺。这座集参观、研学、体验、产品销售和文创开发等一体的多元化手工作坊集中地,绝对会让你不虚此行。
汇集百种传统手工技艺的“非遗集散中心”
百工坊,坐落于大阳古镇小庙巷内,身处其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工坊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木、 水、火、土为出发点,囊括了五行特色中的大部分传统手工技艺。
在金工坊,不仅可以在生产间近距离观看匠人现场生产制作的过程,还能了解到刻铜、锡补、锔瓷、兵器等传统金工技艺。
金工坊匠人在工作中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同时,金工坊还设置了铜版画、金银错、铜錾刻、银丝镶嵌、掐丝珐琅等适合小朋友和成人的研学体验课程,妙趣横生。
金工坊内开设的铜器体验课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在木工坊,展区的展品十分丰富,木雕、竹编、佛像、家具、核雕等传统的木工作品应有尽有,每一件都别出心裁,制作精良。
木工坊展区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体验鲁班锁、纸浆画、造纸、雕刻、拓印、蜻蜓组装等课程,亲自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木艺作品。
小朋友在木工坊体验制作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在水工坊,映入眼帘的是工作间里各式图案组成的蓝色扎染布料工艺品,桌布、抱枕、窗帘、挂饰等。
水工坊内的扎染展区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除了彩色颜料墙网红打卡点外,大家还可以体验到染布、颜色提取、公仔扎染、香包、绣球、刺绣、豆浆染、枫香染等项目。
小朋友体验做扎染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在火工坊,中国传统工艺犀皮、剔犀、推光漆、古琴、葫芦烙画(压花)、桦树皮画等特色工艺在这里展出。
火工坊内精美的工艺品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而同时开设的犀皮漆、金缮修复、蛋壳漆器、漆器彩绘、水转印、漆器首饰制作、品茗杯制作、器物制作也是非常值得一试的体验课程。
游客体验漆器彩绘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在土工坊,陶瓷、壁画、泥塑技艺等陶土制品造型别致、图案精美。以陶瓷、泥塑为主题的茶空间还可以放松心情、品鉴名茶,网红打卡点釉水颜料墙也非常值得打卡。
土工坊匠人工作中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除此之外,值得参与的体验课还有很多,包括拉坯烧制、泥塑、画坯上釉、传统泥塑、壁画、冰箱贴绘制、古法琉璃等。
国内外游客体验传统泥塑制作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只有近距离观赏,全身心去体验这些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才能真正感受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手作之美。
传统手工艺在年轻人手中传承
在大阳古镇百工坊,有很多极富活力的年轻一代手工匠人,他们潜心学习和工作,为的就是让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发扬和传承。女工坊主理人刘欣雨,就是其中一位。
身着蓝色扎染服饰的刘欣雨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扎染,是百工坊女工制作中一项很有创意的非遗传统工艺。扎染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东晋时期,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就已经有大批生产,这足以证明其工艺的成熟与精湛。扎染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尤其在云南大理等地,更是成为了当地文化的瑰宝。
精美的扎染工艺品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刘欣雨就是一位做扎染的老师。2024年5月,尚未毕业的刘欣雨机缘巧合结识了同专业的学长王钦功。彼时,他们正在筹建百工坊,学长热情地邀请她参与工坊的建设。刘欣雨怀着好奇前来查看,这一趟让她十分满意,她更加笃定返乡发展非遗技艺。
扎染布料晾干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在工坊的日子里,刘欣雨全身心地投入到扎染技艺的学习中。她还记得初次接触扎染时,那神秘而复杂的工艺让她既兴奋又紧张。看着那些洁白的布料在染料中慢慢晕染出绚丽多彩的图案,仿佛是在见证一场魔法。
扎染制作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而在教课的过程中,她更是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意义。当那些年轻的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对扎染技艺的好奇与渴望时,她觉得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她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步骤,从最基础的布料选择到最后的晾晒技巧。
有一次,一个孩子在解开扎染后的布料时,发出了惊叹的声音,那一瞬间,她的心中满是成就感。
刘欣雨老师在教课中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还有一次,工坊迎来了一批外国友人参观,刘欣雨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热情地向他们展示扎染技艺。她熟练地操作着,将工坊的活力与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看着外国友人们从最初的疑惑到后来的惊叹与赞赏,她为自己能够代表工坊、代表年轻一代传承和发扬非遗而感到无比自豪。
刘欣雨老师在教课中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像刘欣雨这样年轻一代乡村工匠在大阳百工坊还有很多。他们从家乡走出,学成归来回到家乡,积极带动当地有经验的老匠人共同建设工坊,带动家乡农民产业转型发展,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青年一代的奋斗故事。
百工坊里有很多年轻的乡村工匠 图源/大阳古镇百工坊
如今的百工坊,将继续打造开放式的非遗市集品牌,让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手工爱好者自发的加入到传统的市集当中,自发式的走上街头,走进村落,不断地聚艺人、聚用户、聚游客,将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传承以及发扬下去。这是百工坊的初心,也是百工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