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单不上双,清明要挂青”:清明节祭祀习俗详解
“上单不上双,清明要挂青”:清明节祭祀习俗详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镫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也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前往祖先墓地,扫墓祭拜,悼念逝去的亲人。在《崇明县志·风俗》中就有记载:“清明节这天,多数人家插幡化纸,祭扫祖坟”。除了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祭祖扫墓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流行,各地形式虽有差异,但基本流程相似:人们扶老携幼来到先人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于墓前,焚化纸钱进行祭拜。在祭祀之前,还会对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树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在祭祀时有许多讲究,顺序也不能乱,一般是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上坟时要保持安静,不能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嬉笑怒骂,这些都要忌讳。
除了上述讲究,民间还流传着“上单不上双,清明要挂青”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呢?二月廿六清明上坟又有何讲究?
上单不上双
“上单不上双”指的是供品的选择。在祭祀时,供品的数量应该选择单数,不能用双数。比如上香时应该是3支,水果最好也是单个,酒具也应该是单数。旧时人们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因此祭祀时应选择单数,以示阳气旺盛。
所以在上坟时一定要记住“上单不上双”,避免触犯禁忌,以免惹得祖先不悦,甚至带来祸端。
清明要挂青
“清明要挂青”中的“青”,借指用细竹或树枝插挂在自家坟上的波纹花式纸条。如今也指各种纸钱。《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挂青的具体做法是将坟墓整理好,尤其是清理杂草,然后进行祭祀。挂青一般使用白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这种行为也是在向别人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不是无主的孤坟。
清明上坟的讲究
清明上坟的规矩相当多。在时间选择上,应该在未时之前,黄昏时分不适合祭祀,因为清明节是阴气下降、阳气上升的交汇时节,晚上祭祀可能会带来不祥。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这说明清明节时,人们会提着供品,全家出动,以示对祖先的敬重和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