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恐龙世界:徐星院士团队的化石研究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恐龙世界:徐星院士团队的化石研究之旅

引用
中国广播网
8
来源
1.
https://zj.cnr.cn/mlnb/jjnb/20241003/t20241003_526928146.shtml
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30089.shtm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62966
4.
https://www.ivpp.ac.cn/kxcb/kpdt/202402/t20240219_6988667.html
5.
http://www.news.cn/20240726/196409804f574a0a8f4f45b415939a1c/c.html
6.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6416
7.
http://uua.cn/spfs/rwft/202501/t20250120_377548.html
8.
http://uua.cn/kpjj/kpwz/202501/t20250127_378136.html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是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最多的科学家,被誉为“恐龙院士”。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恐龙化石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揭示了恐龙的演化之谜,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北斗系统和GPS数据,提高了化石发现的效率。

01

野外考察:寻找远古生命的线索

徐星院士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从新疆戈壁到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他带领团队在野外考察中寻找恐龙化石。在新疆,团队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精美的翼龙化石,其中哈密“翼龙伊甸园”更是震惊世界。这个发现揭示了约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天山南北的哈密和乌尔禾地区曾是湖泊,翼龙在这里群居生活,飞翔、捕鱼、产蛋,繁衍生息。

在辽宁,团队发现了我国东南部第一种深吻型暴龙类恐龙——徐氏亚洲暴龙。这种暴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距今约7200万至6600万年,其化石标本保留了近乎完整的头骨以及尾椎、后肢等头后骨骼。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恐龙化石的多样性,也为研究暴龙类恐龙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02

实验室研究:解读远古生命的密码

在实验室里,徐星院士团队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野外采集的化石进行详细研究。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等方法,帮助科学家们解读化石中隐藏的古生物学信息。

通过对带羽毛恐龙化石的研究,徐星团队揭示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关键证据。例如,他们发现的北票龙化石,显示这种恐龙身上覆盖着类似羽毛的结构,为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假说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团队还发现了比始祖鸟还小的“赵氏小盗龙”,进一步证实了小型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可能性。

03

重要发现:改写恐龙演化历史

徐星院士的多项研究成果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他提出的四翼恐龙假说,改变了人们对恐龙飞行起源的传统认识。通过对奇翼龙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种恐龙具有翼膜翅膀,为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渡形态提供了新的线索。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意识到并确认了恐龙这样一类动物在地球上曾存在,这是恐龙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古生物学界提出恐龙温血论,是内温动物,跟现生鸟类、爬行动物更像。关于白垩纪恐龙大绝灭的问题,现在学界一般认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同时期地球上的火山活动也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此外,科学家意识到恐龙和鸟类的亲缘关系,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假说,现已成为古生物界的主流假说。围绕恐龙如何演变成鸟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发现作出了最大贡献,一方面展现羽毛如何从恐龙身上演化而来,另一方面也揭示恐龙怎样演化出飞行能力。

04

科普教育:传播科学知识的使者

除了在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徐星院士还致力于科普教育工作。他撰写了《飞向蓝天的恐龙》等科普文章,被收录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课本,向孩子们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发现。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他耐心解答孩子们关于恐龙的各种问题,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徐星院士的研究成果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科学榜单,为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野外考察、实验室研究和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他不仅重现了远古生命的故事,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环境的演变,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关键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