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宣威:火腿飘香里的千年古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宣威:火腿飘香里的千年古城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445463568079809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248423456393004
3.
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7044645?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sceneType=0
4.
http://xwhtgw.com/article/cynews
5.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60981862583243776!!wm_id=c631fd946ce7455d9167dcfd9e2ddf1f
6.
https://ynmz.yn.gov.cn/cms/dimingfengcai/10525.html
7.
http://www.ynxwwb.com/siteinfo.action?id=1223
8.
https://k.sina.cn/article_1667821284_v6368eee402001gq38.html
9.
http://xwhtgw.com/htwh/B9wwaKkW
10.
http://m.wenlvnews.com/p/738252.html
11.
http://www.ynxwwb.com/siteinfo.action?id=1259

在云南,有这样一种美食,它不仅香飘万里,更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宣威火腿。作为中国三大名腿之一,宣威火腿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道美味背后,还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01

一段始于清朝的传奇

宣威火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据《宣威县志稿》记载,清雍正五年(1727年),宣威州正式设立,从此便以地名命名当地特产火腿,称“宣威火腿”。这种火腿以其“身穿绿袍,肉质厚,精肉多,蛋白丰富鲜嫩可口”而享有盛名、驰名中外,与金华火腿、如皋火腿并称华夏三大名腿,宣威因此而获“中国火腿之乡”的美誉。

更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孙中山先生为宣威火腿题词“饮和食德”,让宣威火腿名声大震,蜚声海外。其中“饮和”出自《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为和”,意思是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食德”出自《周易•讼》“六三,食旧德”,意思是享受先人德泽。“饮和食德”体现出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理念。

2009年,宣威火腿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同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宣字”牌被认定为首批“云南老字号”。2013年被评为“中国100大地理标志”,排名第29位。

02

一座见证历史的古城

宣威不仅因火腿而闻名,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作为滇黔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宣威境内保存着众多历史遗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可渡古驿道和可渡关。

可渡古驿道,这条被誉为“滇黔锁钥”的古道,见证了宣威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西汉武帝时,为了将西南夷纳入中央版图,派唐蒙对“五尺道”进一步修筑,略通西南夷道。隋唐时,对其进一步拓修,从曲靖经昆明、祥云至大理,因这条道路经过石门(今昭通盐津豆沙关)而被称为“石门道”。现存于可渡河北岸古驿道旁观音堂内的《修观音堂并暂驻亭碑记》中有“可渡弹丸岩邑,南通六诏,北达三巴,东连金筑,行旅冠裳,络绎辐辏,孔道也”的记述。

相传,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豪强叛乱,撤军时取道滇东北,来到云贵接界的可渡河江畔,正遇江水大涨,便下令军士沿江探寻渡口,回报曰:“前面江水猛涨,但有舟楫可渡。”诸葛亮甚喜,说:“可渡就好!”于是,这里的河、桥,一方水土一方人,都被深深的烙上“可渡”的印痕,这一称号沿用至今。

作为滇黔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的可渡关。蜀汉时,孔明征南中,曾转战于此;明初,傅友德、蓝玉、沐英率明军入滇,曾于此经过;清初,吴三桂入滇、征水西,曾在此驻守;鄂尔泰改土归流,征讨乌蛮土司,曾在此展开激战;蔡锷讨伐袁世凯,亦是自此入威宁挥师北上;长征中,贺龙、任弼时率红二方面军渡过可渡河,向宣威进发,与滇军孙渡纵队、刘正富旅发生遭遇战......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秦道明关”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而宣威境内现存的可渡关驿道是遗留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驿道,是研究南方古丝绸之路最好的实物例证。驿道沿线的可渡关关址、炮台、诸葛大营等古遗址,可渡石桥等古建筑,云南省境内最大的摩崖石刻“山高水长,水流云在”、免差碑等石刻,旧城段路面上深浅不一的马蹄印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深刻地讲述着宣威的沧海桑田。

而现存的可渡关遗址、二官营、来宾铺、上堡街、下堡街以及北盘江大桥,都深深烙上了宣威作为军事要地和古道雄关的印痕;随着历史发展和民族迁徙,因军屯产生的姓氏地名、汉语地名、混合语地名,以及罗姑、得卡、格宜、得基、摩嘎、罗着、阿基卡等彝语地名记录了宣威的历史,伴随着岁月的洗礼,在这片土地生生不息。

03

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漫步在宣威的大街小巷,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从可渡古驿道上的马蹄声,到火腿作坊里的欢笑声,这座古城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无论是作为军事要塞,还是商贸重镇,宣威始终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今天,当我们品尝一块正宗的宣威火腿时,不妨想象一下,这不仅仅是一块肉,更是一段跨越百年的历史,一份承载着无数人智慧与汗水的珍贵遗产。而当你站在可渡关前,望着那历经风雨的古道,或许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厚重与沧桑。

宣威,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的古城,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属于自己的魅力。无论是火腿的香气,还是古迹的沧桑,都在诉说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是一座值得你深入了解的城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