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火腿遇上东山美景:一场跨越千里的美食与旅游的双重盛宴
宣威火腿遇上东山美景:一场跨越千里的美食与旅游的双重盛宴
“不到东山,不知闽南之美;不到风动石,不知天下之奇。”在福建漳州东山岛,有一处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风动石,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一睹其风采。而在云南宣威,有一道被誉为“云腿”的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跨越千里的美食与旅游的双重盛宴。
一块火腿,一段传奇
宣威火腿,这道被誉为“云腿”的美食,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它的魅力,不仅在于那令人垂涎的美味,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宣威火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它不仅是宣威地区的特产,更是云南火腿的代表。宣威火腿的制作工艺独特,遵循自然规律,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宣威人喂猪讲究自然生长,采用青饲料喂养,霜降后开始宰猪,利用自然气候的变凉、干燥来保存和制作火腿。这种制作方式使得宣威火腿在自然条件下发酵,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宣威火腿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首先,选用优质的宣威猪,这种猪种肉质鲜美,脂肪分布均匀。宰杀后,将猪腿进行腌制,用盐均匀涂抹在肉面上,然后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风干。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腿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霉菌,这正是宣威火腿的独特标志。这种霉菌不仅不会影响食用,反而能促进火腿的发酵,使其风味更加独特。
经过数月的自然发酵,宣威火腿逐渐成熟。成熟的火腿色泽鲜艳,香气扑鼻,口感细腻。切开后,可以看到火腿内部呈现出诱人的玫瑰色,脂肪分布均匀,肉质鲜嫩多汁。无论是生食还是烹饪,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
一座名山,一方胜景
如果说宣威火腿是云南的一张美食名片,那么东山风景名胜区就是福建闽南的一颗璀璨明珠。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自然景观众多,人文胜景深厚,海洋文化丰盈,被誉为“闽南第一胜景”。
景区内最著名的景点当属风动石。这是一块高4.37米、宽4.47米、长4.46米、重约200吨的巨石,耸立在陡崖之上。最令人称奇的是,这块巨石上尖底圆,状似仙桃,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石的接触面仅为十余平方厘米。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人若仰卧盘石上,跷起双足蹬推,巨石也摇晃起来,但又不会倒下。人们站在风动石下面,有一种惊险的感觉,叹为天下奇观,故名“风动石”,诗曰:“风吹一石万钧动”。东山风动石因其“奇、险、大” 的特点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誉为“天下第一奇石”。
除了自然奇观,东山风景名胜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东山县博物馆内展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历代文物、图片、拓片等700多件。其中有东山人“化石”,万年前旧石器、各种动物(鹿、熊、象、犀牛、羊)化石,还有石器、铜器、陶瓷器、玉器、木雕、古今兵器、书画、民俗文物及一艘从台湾飘来的台湾高山族独木舟等。
钓鳌台位于东山县风动石右前侧黄道周纪念馆旁,为一巨大石岩坐山而起,状如船台。相传南宋末年,宋室少帝避元南逃筑“东京”于东山时,一真人坐法于此,忽然间山崩海啸,“东京”城沉陷入海,真人急念真经一脚蹬石升天而遁,故留下一处“仙脚印”。后人作“铜山十八景”诗,称其为“仙脚独步腾云汉”。其岩壁东面有民国二十四年湖南汉寿朱熙题镌:“海晏河清”;下有一口“龙泉”。 钓鳌台临海高峙,明时铜山三大书院(崇文书院、东璧书院、南溟书院)筑于周围,文人士子常登其上,望海骋怀,击石而歌,以期金榜题名,独占鳌头,遂有前人孙尧天镌“钓鳌台”于石。
石僧拜塔位于风动石左前侧丘岭之上,为一天然巨石,高约4米,其形酷似身披袈裟的僧人,跪地而揖,面向隔海的东门屿文峰塔,故名,亦称“礼僧石”。古人有诗赞曰:“怪石立山门,岿然道貌尊,折腰如合什,低首却忘言。发秃寒花补,衣缁积藓皴。九年面壁者,应是汝前身。” 有人传言,此一“怪石”原为千百年前的一位高贤志士,因不满朝政腐败,天下黑暗,罢官而归。他誓不与世浮沉,遂遁入空门,四处浪迹云游,最后涉海而入东山绝岛,悟得此生路已走尽,叹西天到底无门,唯有眼前无尘的“大浸”(即大海)是其归宿,于是朝东面海入定,魂逐长波而去,留下法相幻化为石,即此石僧。
贵子石岩画,俗名“石膣”,状如女性生殖器,周围有弯弯曲曲的小沟似阴毛。据推断为母系氏族社会时代遗物。相传未婚男子以小石子投击三次均中中心者,可得娇妻贵子。 专家指出,以上三处岩画和闽南地区的华安仙字潭及沿海各县已发现的蹄印岩画、月亮岩画、太阳岩画、星宿岩画、符号岩画等,均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闽越族文化遗产,它们与台湾高雄万山等地发现的岩雕时代相近,具有相同的文化特质,说明台湾岩画根在大陆,两地史前文化一脉相承。
黄道周纪念馆原为明代崇文书院旧址。1985年开始兴建黄道周纪念馆,1987年落成,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纪念馆设有黄道周史迹展。展馆陈列分五部。序部主要介绍黄道生平及其相关亲族世系表。第一部:少而学,日出之阳。展示少年时期黄道周的好学上进,才华横溢。第二部:尽言报国,节义千秋。介绍黄道周为官时坎坷动荡的仕途生涯及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部:一代宗师,万世景仰。介绍黄道周的才学、书法及其一生讲学授业的情况。第四部:吸取精华,发扬光大。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展示历代对黄道周研究成果和评价,陈列现代著名书画家赠予的作品。
宝智寺名列东山十大庙宇之紧依在铜陵关帝庙左边。宝智寺庙宇雄伟壮观,属抬梁式木构架建筑,悬山顶,寺庙屋顶全是黄色琉璃瓦和各种优美的瓷雕装饰,有龙、凤、飞禽走兽、花木草虫及人物等瓷雕艺术,十分美观。寺庙纵深长34.5米,宽11.7米,面积403.6平方米。布局有前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阁)、院子。寺庙结构严谨、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具有闽南地方建筑艺术特色。
东山关帝庙位于东山铜陵镇东边的岵嵝山下,在风动石景区内依山临海,气派巍然、金碧辉煌。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评价道:“选址精妙、结构精巧”。东山关帝庙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众多关帝庙中,只有东山关帝庙和山西运城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之一。铜山古城沿海滨而建,蜿蜒绵长,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原城的周长571丈,高2.1丈,墙厚1丈,女嫱864堞,窝铺16座,城门4座,东曰“镇海”,西曰“伏波”,南曰“靖南”,北曰“拱辰”。城内有东西南北4条大街,街巷交错,市井繁华。城内有古迹多处,如“铜山八景”中的“石室藏书”、“南溟渔火”、“虎崆夕照”、“龙首观潮”等,还有“铜山十八景”中的“石僧拜塔”、“钓鳌台”、“风动石”等。铜山古城不仅是军事防御设施,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闽南地区的历史变迁。
一场盛宴,一次邂逅
当宣威火腿遇上东山风景名胜区,这场美食与旅游的双重盛宴,注定是一次难忘的邂逅。游客们可以在游览东山风景名胜区的同时,品尝宣威火腿的美味。在东山风景名胜区附近,有多家宣威火腿特色餐厅,如宣威火腿土鸡园、正宗宣威火腿馆等,都是品尝宣威火腿的好去处。
在品尝宣威火腿时,可以选择生食或烹饪的方式。生食时,将火腿切成薄片,蘸上特制的调料,口感鲜美,香气扑鼻。烹饪时,可以将火腿切成块状,与其他食材一起炖煮,制成火腿炖鸡、火腿炖排骨等美食,味道浓郁,回味无穷。
除了宣威火腿,东山风景名胜区周边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东山鲍鱼、东山海鲜、闽南小吃等,都是不容错过的美味。在游览东山风景名胜区的同时,不妨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场美食与旅游的双重盛宴,一次跨越千里的文化之旅。当宣威火腿遇上东山风景名胜区,这场邂逅注定会成为你难忘的回忆。无论是品味宣威火腿的独特风味,还是欣赏东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美景,都能让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不妨收拾行囊,带上好胃口,开启这场美食与旅游的双重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