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殖:科技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智慧养殖:科技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智慧养殖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创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养殖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现对动物健康状态、饲养环境以及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化管理。这一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养殖业的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各地纷纷探索智慧养殖的创新实践。以重庆为例,其“富慧养”智慧养殖共同富裕解决方案,构建了具备生产管理、溯源管理、营销推广等功能模块的多端智慧养殖平台,支撑养殖过程中的称重、计数、体温和环境监测等多场景应用,实现养殖—溯源—销售—金融全链条服务贯通和智能化赋能。该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对畜禽饲养环境、饲料消耗、生长速度、健康状况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决策,实现智慧养殖,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减少能源消耗、资源浪费,扩大养殖户营销渠道等,帮助养殖户增收致富。截至2023年底,该项目已落地赋能渝北、城口、垫江、石柱等10个地区的部分养殖户,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00余人。
智慧养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通过精准的环境监测和健康管理,养殖户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同时,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减少了人工成本,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智慧养殖提升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有助于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然而,智慧养殖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前期投入成本较高,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农民和养殖户需要接受相应的技术培训,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市场供需关系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来应对。
展望未来,智慧养殖将继续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养殖将更加普及,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这不仅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将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智慧养殖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养殖业的面貌。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智慧养殖必将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