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库:生态守护者的绿色奇迹
刘家峡水库:生态守护者的绿色奇迹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这颗“明珠”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水利枢纽,更是一片生态守护者的绿色奇迹。
从发电站到生态守护者
刘家峡水电站,这座新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自1969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超过2715亿千瓦时,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走进水电站厂房,墙面上“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九个大字格外醒目。在这里,工作人员时刻监测着水电站的运行情况,确保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作为甘肃电网的重点调峰电源,刘家峡水电站不仅保障着全国多地的电力供应,还承担着防洪、防凌、灌溉、航运等重要功能。
每年春灌期间,刘家峡水电站都会加大出库流量,向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农业春灌补水8亿至12亿立方米,滋润着黄河中下游的万亩土地。这份对黄河的深情守护,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发电功能。
绿色屏障的崛起
“坚决扛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责任,加大对黄河及两岸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是每一个‘刘电人’应当肩负起的重要使命。”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党委书记赵宇冰的话道出了“刘电人”的决心。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刘家峡水电厂对所辖南北两山、库区及周边地区进行绿化、封育和维护,先后植树百万余株。如今,黄河两岸植被茂密,绿地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在刘家峡水电厂的带动下,水库周边各县也纷纷加入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事业中来。以库区沿岸作为造林护库主战场,多个大型蓄水池、绿化上水工程相继上马,为库区披上了绿装。
龙汇山的绿色蝶变
在永靖县城西的刘家峡库区,有一座名为龙汇山的山峰。这里曾是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如今却成为了生态保护的典范。
自2000年开始,中国地震局与永靖县共同商定,在龙汇山实施生态扶贫示范工程。通过架设输水管道、植树造林等措施,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减灾林”。
“减灾林”不仅有效涵养了库区水源,防止了水土流失,还成为了游客登高远眺、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在植被、廊道、碑刻等生态景观的整体规划下,龙汇山已成为保护刘家峡水库的重要屏障。
生态保护的多重效益
刘家峡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防洪减灾:通过生态修复,库区周边的水土保持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减少了入库泥沙,延长了水库使用寿命。
灌溉供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水质安全,为下游地区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旅游发展:库区周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绿色发展的未来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刘家峡水电站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甘肃电网的重点调峰电源,它不仅为新能源发电提供有力支撑,还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新一代“刘电人”正不断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做好黄河安澜的守护者、绿色能源的贡献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构建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贡献力量。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刘家峡水电站依旧英姿勃发。它不仅是一座发电站,更是一面生态环保的旗帜,激励着人们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颗黄河上游的明珠,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