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预警:春节鞭炮燃放或致多地空气重度污染
生态环境部预警:春节鞭炮燃放或致多地空气重度污染
2025年春节前夕,生态环境部发布预警: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多个地区可能面临中度至重度空气污染。这一预警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传统习俗与环境保护之间平衡的关注。
燃放鞭炮,空气污染数据触目惊心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尤为显著。2016年除夕夜,全市平均PM2.5小时浓度峰值高达699微克/立方米,从白天的优良水平直接跃升至严重污染级别。2017年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全市平均峰值浓度达到647微克/立方米,为近年来第二高值。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污染物不仅浓度高,而且持续时间长。2017年除夕夜,由于不利气象条件,北京的PM2.5浓度超过重污染水平长达30多个小时,初一当天空气质量更是达到6级严重污染级别。
禁放限放,成效显著
实施禁放限放政策后,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明显。监测数据显示,禁放区与燃放区的空气质量差异显著,呈现出“外围高、城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20年春节期间,即便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由于禁放政策的实施,北京也避免了更严重的污染状况。
上海的情况同样印证了禁放政策的效果。2024年春节期间,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上海局部地区出现PM2.5短时污染,外环外PM2.5浓度显著高于外环内。其中,闵行浦江站点在凌晨2时达到275微克/立方米的严重污染水平。但得益于有效的管控措施,烟花爆竹燃放仅对局地空气质量造成短时影响。
环保部门预警:多地面临污染风险
生态环境部的最新预报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多个地区将面临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风险。东北、长三角、华南、西南等多个区域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叠加烟花爆竹燃放影响,可能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
面对这一形势,多地已积极行动起来。北京、上海、长沙、南阳、芜湖等地通过校园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公众减少或不燃放烟花爆竹。这些举措不仅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更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等易感人群。
共同守护蓝天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提升,这一传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生态环境部的预警再次提醒我们,保护环境与传承文化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
我们呼吁公众积极响应环保部门的倡议,尽量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选择环保型产品,遵守当地燃放政策,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也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努力,过一个安全、祥和、绿色、环保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