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龙母文化的神秘面纱
大明山:龙母文化的神秘面纱
大明山,这座横跨广西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的壮丽山脉,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掘尾龙拜山”的故事。
龙母文化的起源
龙母文化最早可追溯到秦代,与古越人的崇龙习俗有关。在广西上林县,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拜龙母活动。这个节日源于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原始社会晚期,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村有一名寡妇,她在石南海挑水时救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渐渐长大,变成了一条巨龙,为了报答寡妇的养育之恩,每年三月三都会回到石南海拜祭母亲。这个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掘尾龙拜山”的传说
在大明山地区,流传着一个更为详细的龙母传说——“掘尾龙拜山”。故事发生在南宁大明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寡妇(娅迈)与一条神奇的小蛇(特掘)之间的感人故事。
娅迈在寒冬时节发现了一条快要冻死的小蛇,便将其带回家悉心照料。小蛇渐渐长大,茅棚已经容不下它庞大的身躯。为了能让小蛇继续留在身边,娅迈不得不砍断了它的一截尾巴。在壮语中,“掘”意为“秃”,因此这条失去尾巴的蛇被命名为“特掘”。
特掘离开后,仍不忘报答娅迈的养育之恩,时常给她送来鲜鱼和野果。当娅迈去世后,特掘化身为一条巨龙,将母亲的遗体抬到大明山安葬,并在每年三月三返回扫墓尽孝。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动物的灵性,更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孝道的崇尚。
龙母文化的当代传承
龙母文化在广西各地都有体现,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2025年春节期间,广西各地将举办上百场民俗节庆活动,其中许多都与龙母文化有关。
南宁市将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宾阳炮龙节”为依托,举办2025年宾阳县炮龙节。柳州市将开展“龙王出游”民俗活动,组织舞龙舞狮、吹芦笙等歌舞表演队伍抬着龙王像巡游市区。梧州市将开展龙母信俗迎新春系列活动,推动市级非遗项目进景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传承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龙母文化作为岭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更展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当代,龙母文化通过各种民俗活动和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