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蛇年春晚收视创新高: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央视蛇年春晚收视创新高: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2025年1月28日晚8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为全球观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据最新数据显示,这场晚会新媒体端直播收视次数达28.17亿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9亿次,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海外传播覆盖87个国家136座城市,全球触达人数超过5200万,展现了春晚作为中华文化名片的国际影响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晚会特别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小品《借伞》以《白蛇传》中的经典桥段“断桥借伞”为引,巧妙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大剧种,通过一连串的误会制造喜剧效果,为观众送上“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
被网友称为“最强过年氛围组”的英歌舞首次亮相春晚舞台。《潮起舞英歌》节目中,伴随着“满眼东方潮,盛世舞英歌”的歌声,舞蹈演员们跳起“中华战舞”,刚劲有力的击槌声中展现出中华民族自信昂扬的生命力。
创意节目《栋梁》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运用XR+数字孪生技术,将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手稿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通过虚拟舞台空间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昕楠表示,他们为节目提供了十二份古建筑测绘成果,确保视觉呈现的精准与翔实。
创新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今年春晚首次采用全国产8K装备完成“8K超高清视频+三维菁彩声音频”制作,并通过总台新媒体集成发布平台和“双千兆”网络直达用户终端。同时,晚会还推出了竖屏看春晚、云上多视角拍摄系统等创新观演方式,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晚首次推出无障碍转播,通过AR虚拟技术和AI语音技术,为视障和听障人士提供更加便捷的观看方式,让春晚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春晚不仅是文艺演出的舞台,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台。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晚会不仅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文化的创新活力。
正如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所说,春节申遗成功后,中国春节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而春晚作为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无疑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春晚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创新,但其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的定位始终不变。正如晚会主题“巳巳如意,生生不息”所寓意的,春晚将继续以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连接海内外观众,传递中国年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