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奔跑吧兄弟》到《乘风破浪的姐姐》:国人的综艺观正在改变
从《奔跑吧兄弟》到《乘风破浪的姐姐》:国人的综艺观正在改变
2014年,《奔跑吧兄弟》横空出世,以新颖的户外竞技形式迅速走红,首季收视率高达4.206%,成为国产户外竞技真人秀的标杆。然而,十年后的今天,这档曾经的王牌节目却面临着收视率持续下滑的困境,不得不从“跑男”转型为“走男”,以旅行慢综的形式谋求生存。
与此同时,另一档聚焦女性力量的音乐竞演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却在激烈的综艺市场中持续发力,虽然也面临关注度下降的挑战,但仍在努力通过创新模式维持热度。两档节目的不同境遇,折射出国人综艺观的深刻变化。
从巅峰到衰落:《奔跑吧兄弟》的转型之路
《奔跑吧兄弟》的成功源于其创新的“户外+竞技”模式。在2014年首播时,这种形式在国内综艺市场中独树一帜,不仅拓宽了综艺录制场景,更通过紧张刺激的竞技环节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情绪。数据显示,从第三期开始,该节目在CSM50城网的收视率就稳定破2,第十四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206%。
然而,风光背后隐藏着危机。随着各大卫视纷纷跟进,户外竞技真人秀在2014年至2016年间迎来井喷式发展,但同时也加速了观众的审美疲劳。2017年成为户外竞技真人秀的重要拐点,以《奔跑吧兄弟》为代表的节目开始走下坡路,豆瓣评分首次降至6分以下。尽管节目组尝试通过《茶马古道篇》等特别季进行转型,但“跑男变走男”的转变,实质上也意味着户外竞技真人秀正在退出爆款行列。
《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创新中求变
与《奔跑吧兄弟》不同,《乘风破浪的姐姐》从诞生之初就定位为一档聚焦女性力量的音乐竞演节目。虽然同样面临节目模式固化的挑战,但《乘风破浪的姐姐》试图通过直播模式进行自救。然而,这种尝试的效果并不理想。直播赛制虽然让《歌手2024》大获成功,但对于《乘风破浪的姐姐》来说,由于节目本身更注重女性文化交流而非竞演实力,直播形式并未能带来预期的突破。
对比分析:两档节目的差异与启示
两档节目虽然都属于群像综艺,但其核心差异在于:
节目类型:《奔跑吧兄弟》是典型的户外竞技真人秀,强调体力与智力的双重挑战;而《乘风破浪的姐姐》则以音乐竞演为主,更注重展现女性力量和文化内涵。
观众群体:《奔跑吧兄弟》主要吸引年轻观众,尤其是对竞技类节目感兴趣的男性观众;《乘风破浪的姐姐》则更受女性观众欢迎,尤其是对女性成长话题感兴趣的观众群体。
价值传递:《奔跑吧兄弟》侧重于展现团队协作和竞技精神;《乘风破浪的姐姐》则更多探讨女性自我价值实现和团队合作。
国内综艺市场的未来走向
当前,国内综艺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综N代”节目虽然占据市场主流,但同质化严重,创新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观众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倾向于选择能与自身价值观产生共鸣的节目。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综艺节目要想保持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模式创新:突破固有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如VR、AR等)提升观众体验。
内容深度:提升节目思想性,传递正向价值,避免过度娱乐化。
差异化竞争:找准自身定位,避免盲目跟风,打造具有独特视角的节目。
从《奔跑吧兄弟》到《乘风破浪的姐姐》,我们看到了国内综艺节目从单纯追求娱乐性到注重价值传递的转变。未来,只有那些能够深度契合用户需求、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节目,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