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夏时期的周口”,揭秘千年遗址之谜
探秘“夏时期的周口”,揭秘千年遗址之谜
近日,由河南省文物局、周口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夏时期的周口”考古发现交流咨询会在周口市淮阳区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淮阳朱丘寺遗址、蒋台遗址及太康刘庄遗址等夏时期考古新发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这些遗址不仅揭示了丰富的夏文化信息,还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深入探究遗址布局、文化层分布及其背后社会模式的发展过程,专家们进一步理清了整体脉络和后续文化时期的紧密关系。此次考古活动不仅让公众对周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周口地域内“夏代遗址群落”的文化影响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朱丘寺遗址:4000年前的夏代粮仓
朱丘寺遗址位于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晚期堆积为主的聚落遗址,遗址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250至公元前1700年。2022年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对朱丘寺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目前,已清理出包括建筑、灰坑、灰沟、外围垫土等在内的龙山晚期至夏代遗迹百余处。
其中标号为F9、F14的两处建筑遗存,是由土墩立柱和土坯墙构成的圆形地上式建筑,功能主要是粮食仓储,这与时庄遗址发现的夏代早期粮仓遗迹的年代、结构相近,此发现可为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发展水平、粮食存储技术和建仓史提供崭新材料。
此次考古发掘还发现了早期先民们生产、居住的单体、联排建筑痕迹和大规模具备防御功能的夯垫土。“从夯垫土的形态看,不排除是城墙的可能性,这或许是豫东乃至鲁西南地区史前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探讨龙山晚期区域社会组织结构和文明化特质具有重大意义。”方利霞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朱丘寺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说,朱丘寺遗址所在的沙颍河中下游地区,是连接夏文化分布核心区——洛阳盆地与有“禹会诸侯”之说的禹会村所在淮河流域的关键通道,朱丘寺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深化认识洛阳盆地夏文化核心区和淮河流域夏文化的关系、全面把握夏王朝的控制能力、国家治理体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刘庄遗址:豫东地区重要考古发现
太康县刘庄遗址是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周口市太康县,发掘工作揭示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包括仰韶、龙山等多个时期的遗迹和遗物。虽然具体细节尚未公布,但这一发现对于研究豫东地区史前文化序列和聚落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夏文化研究新进展
在此次交流咨询会上,专家们还讨论了近年来夏文化研究的重要进展。例如,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可能城墙遗迹,殷墟洹河北岸的道路网络,以及三星堆遗址的玉石器作坊等。这些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夏商文明的复杂性和相互影响。
周口地区作为连接洛阳盆地和淮河流域的重要通道,其夏时期遗址的发掘对于理解夏文化的传播和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重要发现,为揭示夏文明的奥秘提供新的线索。
此次考古活动不仅让公众对周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周口地域内“夏代遗址群落”的文化影响力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