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传统:2025春晚《栋梁》里的建筑之美
科技赋能传统:2025春晚《栋梁》里的建筑之美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档名为《栋梁》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惊艳亮相。这档以北京中轴线为灵感的节目,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更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北京中轴线:城市的灵魂线
北京中轴线,这条全长7.8公里的世界最长城市轴线,贯穿北京城区中心,是北京城的空间规划之轴和文化之轴。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串联起15处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古代皇家宫苑建筑、祭祀性礼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等。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誉:“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轴线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更像是一部大气的交响乐,将不同类型建筑的神韵完美融合。
榫卯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结晶
《栋梁》节目以榫卯结构作为核心元素之一,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巧夺天工。榫卯,这种凸凹相接的木构件连接方式,最早可追溯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在山西应县木塔、天坛祈年殿等古建筑中,榫卯结构展现了其卓越的抗震性能和可拆卸性。
榫卯结构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节点间的活动性。这种松紧适度的柔性连接具有自我恢复能力,即使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木构架也能恢复原状。这种相互制约又相互增强的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对力学、数学、材料学等领域的深刻理解。
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栋梁》节目中,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节目运用了总台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采用“XR+数字孪生+VP”融合拍摄技术,打造出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
“这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舞台节目,我们基于今年春晚的特殊舞台,利用投影以及舞台的升降矩阵,还用了特效CG的拍摄方式,每一步都是不断吸取经验和被震撼的过程。”《栋梁》视觉导演国丽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崔冬晖和天津大学教授张昕楠参与了节目的设计工作。他们将专业的建筑学知识与舞台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栋梁》节目的成功,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文化创新的积极探索。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古老的建筑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