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秋冬必备:小儿脾胃调理秘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冬必备:小儿脾胃调理秘籍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3579585105065499935
2.
https://www.sohu.com/a/820284490_121123738
3.
https://www.rl.gov.cn/ggqsyxx/Web/_F0_0_5YMXYMWU40EBAA1BCB944EFEB1.htm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9/11/71976201_1139739224.shtml
5.
http://www.hkclinic.com/?/a/showDefaultInfo/cid/44/contentId/855/lang/zh
6.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95769.html
7.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500098.html
8.
http://www.gzns.gov.cn/zwgk/zwdt/cjqgjczyygzsfq/jssdbcx/content/post_9732984.html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很多孩子开始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不好,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在秋冬季节调理孩子的脾胃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

01

推拿手法:简单易学,效果好

补脾经

位置:在孩子大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手法:家长用拇指螺纹面,从孩子大拇指指尖推向指根,每次推2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补气血,帮助孩子增强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揉板门

位置:板门穴在孩子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板门穴,力度适中,每次揉1-3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对宝宝积食、腹胀、呕吐等情况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摩腹

位置:以孩子肚脐为中心的整个腹部。

手法:将手掌轻轻放在孩子腹部,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方向摩动,频率每分钟约60-120次,每次摩腹3-5分钟。

作用:理气消食、健脾和胃,促进孩子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02

饮食调理:秋冬养胃有妙招

苹果山楂水

材料:苹果、山楂、红枣、冰糖

做法:

  1. 将苹果切块,山楂去核,红枣洗净。
  2. 锅中加水,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
  3. 用中火煮沸后转小火,再炖20分钟,待汤色微黄即可饮用。

功效:促进消化、开胃健脾,特别适合食欲不振的孩子。

小米粥

小米富含铁元素,能帮助预防贫血,滋养身体;高含量的色氨酸有助于放松心情、促进睡眠。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既能温暖脾胃,又能为身体补充能量。

山药薏米粥

材料:山药、薏米、红枣、小米

做法:

  1. 将所有材料洗净,浸泡30分钟。
  2. 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慢炖。
  3. 煮至粥稠,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养胃,适合1岁以上小孩,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

03

日常护理:好习惯助力脾胃健康

  1. 规律作息:定时定量进食,每餐间隔3-4小时,避免过饥或过饱。

  2. 适量运动:增加户外活动,促进脾胃功能和消化。

  3. 正确饮水:最佳饮水时间为晨起空腹及餐前1小时,避免稀释胃液影响消化。

  4. 注意保暖:脾胃虚弱的孩子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受凉引发不适。

04

调理顺序:四步走,效果好

  1. 消积食:如果孩子出现舌苔厚、口气重、食欲差、大便干等症状,首先要消积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减少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 清热滋阴:积食清了,但体内可能还有“小火苗”,需要清热润燥。可以让孩子多食用绿豆、冬瓜等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同时适量补充枸杞、红枣等滋阴食材。

  3. 健脾胃:在消积食、清热滋阴的基础上,进一步健脾胃。可以通过食疗和推拿等方法来健脾胃。在饮食方面,可以让孩子多食用山药、茯苓、芡实等具有健脾作用的食材。

  4. 日常养护:调理脾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养护。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情绪稳定,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新陈代谢和脾胃功能的提升。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调理,大多数孩子的脾胃问题都能得到改善。但需要注意的是,调理脾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如果孩子的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