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餐桌更有“营养”:从卫东模式看老年助餐服务的创新实践
让老年餐桌更有“营养”:从卫东模式看老年助餐服务的创新实践
2024年12月,在人民日报社举行的第十二届民生发展论坛上,平顶山市卫东区老年助餐服务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度民生工程案例,成为全国“老年助餐服务”主题唯一入选案例。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更为全国老年餐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老年人的特殊营养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营养的需求也与年轻人有所不同。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老年人的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
热量摄入要适中:每日热量摄入不应超过2400千卡,建议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进食5餐为宜。
营养要全面均衡:需要合理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多达数十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膳食总蛋白供应量的50%以上。
饮食要清淡:遵循低糖、低脂肪、低盐的饮食原则,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食材要易消化:建议选择细碎松软的食物,避免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
科学营养搭配是关键
要让老年餐桌真正满足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主食:以谷类为主,注意粗细搭配。全谷物或粗粮的摄入量应占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可以煮得软烂一些,便于消化吸收。
蛋白质来源:每天摄入120-150克的鱼禽肉蛋类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同时,每天还应摄入300-400毫升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以及适量的大豆或其制品。
蔬菜水果:餐餐有蔬菜,每天有水果。建议多吃深色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因为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蔬菜摄入量应在300-400克,水果摄入量100-200克。
油脂和盐:每天的烹饪油控制在20-25克,建议轮换使用各种植物油。食盐摄入量要限制,以预防高血压。
水分补充:每天的饮水量应在1.5-1.7升左右,根据老年人的活动量适当调整。
运营挑战与解决方案
尽管老年餐桌的初衷很好,但在实际运营中仍面临不少挑战:
成本控制:既要保证营养,又要让老年人负担得起,这对食材采购和成本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
口味多样化:老年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各不相同,如何在保证营养的同时满足不同口味需求是一个难题。
服务人员专业性:需要有专业的营养师和健康管理人才来指导菜品搭配和健康管理。
针对这些问题,卫东区的做法值得借鉴:
多方参与:积极吸引传统餐饮企业、专业养老机构、社工服务机构、慈善力量参与助餐服务。
政策支持:通过运营补贴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让老年人享受实惠价格。
人才培养:加强营养师和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服务质量。
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差异化服务,如对高龄、失能、空巢独居老人给予更大优惠,对自理老人提供生日蛋糕等贴心服务。
展望未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餐桌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要让这一民生工程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策层面: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如税收优惠、场地支持等,降低运营成本。
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营养标准和服务规范,确保服务质量。
人才培养:加强营养师和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线上订餐、健康管理等服务,提升便利性。
社会参与: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老年餐桌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餐饮服务,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它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老年餐桌成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