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古城里的明代瑰宝:尚书第建筑群
泰宁古城里的明代瑰宝:尚书第建筑群
泰宁古城,这座被誉为“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而在这座古城的核心,矗立着一座历经近四百年沧桑的明代建筑瑰宝——尚书第。
尚书第,又名五福堂,始建于明万历末年,是明朝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邸。这座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由120多间房屋组成,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民居,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步入尚书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重门楼,每重门楼都镶嵌着精美的石匾,上刻“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等字样,彰显着主人的显赫身份。门楼上的砖雕、斗拱花饰和精巧图案,无不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坐西向东一字排列,前有甬道,后有花园。主体建筑采用典型的泰宁传统“三厅九栋”布局,每幢都有前厅、中厅、后厅,几幢并排相连,幢与幢之间以封火墙相隔,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不失整体的连贯性。
尚书第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据史料记载,李春烨选用当地优质的杉木作为主要建材,这种木材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易于雕刻。漫步其中,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作为研究明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尚书第不仅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里曾是李春烨家族的生活场所,见证了明代官宦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同时,它也是泰宁古城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记录了从明代至今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
近年来,泰宁县高度重视古城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2021年,该县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对古城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2022年8月,泰宁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24年1月,泰宁古城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如今的尚书第,不仅是游客了解泰宁历史文化的窗口,更是当地居民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林戏的精彩演出,品尝地道的泰宁擂茶,感受千年古城的魅力。
泰宁尚书第,这座承载着近四百年历史的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它不仅是泰宁古城的一颗明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