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遵宪的诗,竟然有现代科技范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遵宪的诗,竟然有现代科技范儿?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9%81%B5%E5%AE%AA/1243490
2.
https://www.sohu.com/a/788793287_121124776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B1%E4%BA%A5%E6%9D%82%E8%AF%97/23246498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80519
5.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136229/3?p2=116278
6.
https://www.orangenews.hk/books/1215673/%E6%96%87%E5%8C%96%E6%BC%AB%E6%AD%A5-%E8%B5%B0%E9%80%B2%E4%B8%AD%E5%9C%8B%E7%8F%BE%E4%BB%A3%E6%96%87%E5%AD%B8%E9%A4%A8-%E6%84%9F%E5%8F%97%E6%96%87%E5%AD%B8%E8%88%87%E6%98%A5%E5%A4%A9%E7%9A%84%E5%A5%87%E5%A6%99%E4%BA%A4%E9%9F%BF.shtml
7.
https://www.shiciyun.com/pagedetail.aspx?typeid=809F7138ACA669BF&pageid=5C5C3C3CDC6C060E&newstype=21570
8.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138998-1-1.html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是黄遵宪在《今别离》中描写现代交通工具的诗句,读来令人感慨万千。这位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精神,将现代科技元素巧妙融入诗歌创作,为传统诗词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梅州人,是清末杰出的外交家、诗人和“诗界革命”的重要倡导者。他主张“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这种开放包容的创作理念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黄遵宪的诗歌中,我们随处可见对现代科技的生动描写。例如,在《日本杂事诗》中,他这样描写消防局救火的场景:

“照海红光烛四围,弥天白雨挟龙飞。才惊警枕钟声到,已报驰车救火归。”

这里,诗人用“红光”、“白雨”等意象描绘了救火时的紧张场面,而“警枕钟声”则体现了现代消防系统的先进性。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黄遵宪不仅展现了新事物的奇妙,更传达出一种对科技进步的赞叹之情。

在《今别离》中,黄遵宪更是通过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描写,展现了古今离别的不同况味: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这里,诗人将古代的舟、车与现代的火车、轮船进行对比,突出现代交通工具虽快捷却使人难以长久话别的特点。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手法,既保留了传统诗词的韵味,又赋予作品以新的时代内涵。

黄遵宪对新事物的描写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体现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在《香港感怀》中,他写道:

“御气毬千尺,乘风破浪行。……万国通商舶,中流一柱擎。”

这里,诗人通过描写气球这一现代科技产物,展现了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港口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黄遵宪的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新事物的描写上,更体现在他对诗歌形式的革新。他主张“复古人比兴之体”,同时“取《离骚》乐府之神理,不袭其貌”,这种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态度,为晚清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在西方科技文明不断传入中国的背景下,他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事物,用诗歌记录下这段历史变迁。这种创新精神,不仅推动了“诗界革命”的发展,更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今天,当我们重读黄遵宪的诗作时,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现代气息。他的诗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黄遵宪的创新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