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马精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马精神

引用
中国广播网
5
来源
1.
https://nm.cnr.cn/hlnmg/20240930/t20240930_526924345.shtml
2.
https://www.gjrwls.com/jinghua/20240912/1018892374333456384.html
3.
https://www.0471tv.org.cn/content/2025-01/26/content_80309930.html
4.
https://www.ichnmg.cn/nmfyjc/detail.shtml?nrpjId=1019&classType=FYCR_SECOND_CTJY
5.
http://www.xbehyq.gov.cn/News/show/502844.html

在呼伦贝尔广袤的草原上,一群蒙古马正自由驰骋。它们鬃毛飞扬,步伐矫健,仿佛是草原上的精灵。这里不仅是它们的家园,更是蒙古族文化的摇篮。在这片土地上,蒙古马精神代代相传,成为草原儿女的精神支柱。

01

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

蒙古马精神,是一种深深植根于蒙古族文化中的精神力量。它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内蒙古的发展历程中,蒙古马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内蒙古经济总量突破2.6万亿元,时隔5年重回全国中游。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内蒙古人民发扬蒙古马精神,敢打敢拼、苦干实干的结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内蒙古人始终保持“标兵渐远、追兵已近”的紧迫感,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02

马背上的民族与马具文化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具是人与马之间关系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中,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更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市级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敖特根其劳老人,用四十年的时间坚守着这门传统工艺。他制作的马鞍、马笼头、马鞭等马具造型美观大方,质量上乘,深受牧民喜爱。敖特根其劳老人说:“一副好的马鞍是不会伤害马匹皮肤的,就像我们穿鞋一样,马驮着马鞍跑很远也很舒适。”

03

成吉思汗拴马桩的传说

在呼伦湖畔,有一处名为“成吉思汗拴马桩”的景点。相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的过程中,曾在这里训练兵马。他亲手调教的八匹骏马,不仅日行千里,更在关键时刻多次救他于危难之中。

据传,每当清晨,成吉思汗站在山头眺望北方草原时,这八匹战马就会扬鬃奋蹄,渴望随主人征战沙场。天长日久,巨大的拴马桩被马缰勒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纹路,连燕子和飞鸟都可以在里面筑巢。如今,这处拴马桩已成为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04

蒙古马精神的当代启示

蒙古马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当代人需要学习的宝贵品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像蒙古马一样,具备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

正如内蒙古党委书记孙绍骋所说:“要增强‘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因地制宜完善举措,鼓足干劲、锻长补短,弘扬蒙古马精神,把各项工作干得更好。”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中,更应该成为每个人面对生活、工作时的态度。

让我们向蒙古马学习,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