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灭鼠:防制褐家鼠和小家鼠传播疾病
冬季灭鼠:防制褐家鼠和小家鼠传播疾病
随着冬季的到来,北京市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统一的冬季灭鼠活动。重点区域包括农贸市场、社区和公园等,主要针对褐家鼠和小家鼠进行防制。这两种鼠类不仅破坏工农业生产,还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为了有效控制鼠害,建议采取物理方法(如使用捕鼠夹、粘鼠板)和化学方法(如投放抗凝血剂类鼠药),同时加强环境整治,封堵孔洞,保持室内清洁,从根本上降低鼠类生存几率。
褐家鼠和小家鼠的习性
褐家鼠,又称大家鼠、钩鼠、挪尾鼠,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啮齿动物。体型:体长通常在175-225毫米,体重100-500克。耳朵短而厚,尾长短于体长,体色多为棕褐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色。
小家鼠,又称米鼠子、小鼠、小耗子、7X鼠,是鼠科小家鼠属的一种动物。体型:体重12-39克,体长70-103毫米。从侧面上颌门齿看有一明显的缺刻,为其分类鉴定的主要特征。
小家鼠作为人类的伴生种,其活动习性独特且广泛。它们栖息于各种人类居住环境,无论是住房、厨房,还是仓库、衣箱和厨柜,甚至是打谷场、荒地和草原,都是它们的活动范围。在每年的春季,当气温回暖,小家鼠会从室内建筑如住房、库房迁移至农田,随着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它们会在农田、打谷场、粮草垛以及粮食入库后的住房和仓库间迁移。
在食物方面,小家鼠偏爱各类粮食和油料种子,春季也会啃食麦苗、树皮和蔬菜。特别在苹果贮藏库中,它们表现出昼伏夜出的习惯,对塑料袋包装和纸箱等物品的破坏力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小家鼠是夜行性动物,但它们的活动并非仅限于夜晚,特别是在黎明和黄昏时分,活动最为频繁,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
冬季灭鼠方法
环境治理
保持室内外清洁,清除杂草和杂物,减少老鼠藏身之处。将食物、饲料等密封存放,处理好垃圾,避免老鼠获取食物。
物理方法
使用鼠夹、鼠笼等工具捕捉老鼠。放置时需注意隐蔽并使用新鲜诱饵以提高成功率。在老鼠活动区域铺设粘鼠板,操作简便且环保。
化学方法
选择适口性好、低毒的慢性灭鼠药(如溴敌隆),制成毒饵后投放。注意安全,防止人畜误食。在仓库或船舱等封闭空间使用磷化铝等熏蒸剂。
生物防治
保护猫、鹰、蛇等自然天敌,通过生态平衡控制鼠害。
安全提示
购买灭鼠药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并了解药物成分及解毒方法;妥善存放药品以防儿童接触。若不慎误食,应立即就医。
结合以上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可以更高效地解决家庭鼠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