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3》探秘凤凰古城:南方长城与苗银文化的双重魅力
《万里走单骑3》探秘凤凰古城:南方长城与苗银文化的双重魅力
凤凰古城,这座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城”,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近期,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走进凤凰古城,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带领观众探寻这座神秘古城背后的历史文化。节目中,单霁翔与嘉宾们一起参观了保留至今的南方长城,感受其军事防御作用,并深入了解凤凰古城的人文浪漫。此外,他们还见证了苗银世家传承的手艺,领略了凤凰古城的独特魅力。
南方长城:见证历史的军事防御工程
南方长城,又称苗疆边墙,是中国历史上一项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全长382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这段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南方长城的修建,体现了明清王朝对南方苗族的镇抚政策。它不仅是一道简单的城墙,更是一个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复杂防御体系。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 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府城垣全长3公里,高5米,宽2.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共有间隔一致的英垛口76个,每个垛口0.7米见方,上有2米宽可作行人道用。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长城的防御体系与北方明长城惊人地相似。城墙中段有方形炮台一个,炮台西南50米为城垣最高点。海拔688米处有士兵守宿指挥堡一间,东西长9米,南北宽3米,占地27平方米。基石全为长条细凿青石垒砌,每边中部均有长方形台阶进入堡内。城墙全系正方青石细凿砌筑,凝结材料为糯米石灰砂浆。经过600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
2000年4月,凤凰县委和县政府邀请中国国家建设部古建筑专家赵景慧、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长罗哲文等专家考察南方长城。专家们一致认为,南方长城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御体系、军事机构设置和官兵制度都与北方明长城相似,完全应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苗银文化: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在凤凰古城,除了宏伟的南方长城,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文化遗产就是苗族银饰。苗族银饰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凤凰古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熔银、锻打、拉丝、焊接、雕花、编结等多道工序。银匠师傅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将一个个银锭打造成光彩夺目、美不胜收的银饰。苗族银饰讲究“以银为魂,以工为韵”,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在凤凰古城,麻茂庭和龙吉堂是两位著名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麻茂庭从事银饰锻造近60年,是第五代传承人;龙吉堂则出生于银匠世家,从小就掌握了银饰传统锻造方法。他们不仅继承了祖辈的技艺,更在创新中推动着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凤凰古城内的德榜村已成为苗族银饰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不仅有20多户100多人专门从事银饰加工生产,还建立了多个银饰作坊。德榜村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整村银饰加工年营收达20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致富。
凤凰古城:古今交融的旅游胜地
凤凰古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胜地。古城内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吊脚楼、古街道,以及沱江两岸的美丽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对于计划前往凤凰古城的游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旅游建议:
- 交通:古城禁止网约车,可选择出租车或接驳车。从高铁站到古城,建议乘坐7元/人的接驳车,性价比高且方便。
- 美食:古城内价格偏高,建议到古城外就餐。推荐尝试当地的特色美食如血粑鸭、酸菜鱼、腊肉等,以及小吃如虾饼、苗饼等。
- 住宿:建议选择古城外的酒店,避免噪音影响。如果想体验古城风情,可以选择住在沱江边的民宿,但要注意选择口碑好的民宿。
- 景点:南华大桥至虹桥段是精华游览区域,建议重点游览。此外,沈从文故居、杨家祠堂等人文景点也值得一探。
- 购物:古城内银饰价格虚高且真假难辨,建议理性消费。如果想购买苗族银饰,可以选择信誉好的店铺,并注意砍价。
凤凰古城,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无论是南方长城的雄伟,还是苗银文化的璀璨,都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传奇故事。让我们跟随《万里走单骑》的脚步,一起探寻凤凰古城的神秘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