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大助力三台县蚯蚓养殖致富路
西南科大助力三台县蚯蚓养殖致富路
2025年1月,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金石镇翠湖村的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生态农作创新团队的师生们正在忙碌着。他们将数袋蚯蚓种苗倒进养殖繁育箱内,准备用于基地内的猪粪和秸秆蚯蚓堆肥处理。这一场景,标志着西南科技大学与三台县在蚯蚓养殖领域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西南科技大学生态农作创新团队成员、基地技术负责人龚小强博士介绍,通过蚯蚓养殖技术,可以高效资源化处理畜禽粪污和作物秸秆。每处理20-30吨的畜禽粪污和秸秆,大概能产生10吨左右的蚯蚓粪,而这些蚯蚓粪能卖到500块钱一吨。这种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能提高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增加农户收入。
三台县金石镇以粮油种植、生猪养殖为主,每年产生大量秸秆和畜禽粪污。过去,这些废弃物的处理一直是困扰当地农业发展的难题。如今,通过引入蚯蚓堆肥技术,这些废弃物变成了宝贵的资源。蚯蚓排出的粪便成为优质的生物有机肥料,而蚯蚓本身则可以作为饲料蛋白应用于养殖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作物生态种植-秸秆与畜禽粪便堆肥-蚯蚓养殖-蚯蚓与蚯蚓粪高附加值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测算,每亩土地通过蚯蚓养殖可以获得数千元的额外收入。这种模式的推广,让当地农户看到了新的致富希望。
三台县金石镇动粒香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阴金华兴奋地表示,今年他准备用十来亩土地搭防雨棚养殖蚯蚓。有了西南科技大学团队的技术指导,他对这个循环农业项目充满了信心。
西南科技大学在2023年入选“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四川省第二批结对名单,与三台县形成结对。学校依托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等学院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绵阳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这种校地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科技动力。
这种循环农业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本,为其他地区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正如一位农户所说:“以前我们为处理这些废弃物发愁,现在它们都变成了宝贝。有了科技支撑,我们对未来的农业发展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