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科技创新下的企业策略调整与数字化转型
屠光绍:科技创新下的企业策略调整与数字化转型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在新浪财经年会上指出,科技创新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环境,企业需采取十大策略进行经营变革,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驱动管理升级。
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当前,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二,2023年研发强度超过2.6%,正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3.0%方阵迈进。然而,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 缺乏系统性考量:多数企业着重在科研项目管理层面,对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缺乏全面考量。
- 目标画像不清晰:对一流标杆创新型企业的成功密码缺乏深层次挖掘,对标一流目标画像不清晰。
- 行动穿透力不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所需的部门间横向协同力和集团向子企业的逐级穿透力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中智咨询建议企业基于科技创新活动全生命周期模型,开展创新规划、创新资源投入、创新过程、创新成果四个阶段管理。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管理实践案例集》,为企业提供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方位指导。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它利用数据和互联系统的力量来优化流程并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
生产优化
通过工业物联网(IIoT)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设备健康监测和预测性维护。例如,IIoT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状态,预测潜在故障,从而避免非计划停机。机器学习算法则不断分析数据,优化生产流程。
供应链管理
基于云的架构支持实时数据分析,实现主动库存管理和供应商协作。这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度,还增强了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
产品开发革命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技术,可以将最新信息直接传送到车间,使产品更快、更高效地投入生产。数字孪生技术则提供虚拟预生产测试,降低成本和周期时间。
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
使用客户门户和产品配置器等数字工具,可以实现个性化客户互动。这种实时通信使价值链能够更迅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并优化工厂运营和库存。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趋势
- 工业物联网(IIoT):通过连接机器和设备,实现数据收集和分析,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
- 人工智能(AI):在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和生产计划中应用AI,无需持续的数据工程支持。
- 协作机器人:与人类协同工作,实现任务自动化,提高安全性和生产力。
- 3D打印:改变传统制造方式,实现按需制造和复杂设计。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尽管数字化转型前景广阔,但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 遗留系统集成:需要仔细规划,确保新旧系统有效对接。
- 数据安全:随着数据共享增加,需加强网络安全措施。
- 文化转变:需要建立拥抱新技术的企业文化,这需要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 人才短缺:需要培养能够操作和维护复杂数字系统的专业人才。
成功案例分享
- 医疗器械行业:通过IIoT技术,医疗设备的性能和可用性得到提升,改善了患者治疗效果。
- 电子行业:采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降低成本,应用工业4.0/IIoT实践提高供应链弹性。
- 半导体行业:通过EUV光刻和3D-IC技术实现小型化,支持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工业设备行业:采用IIoT技术进行远程监控,支持新的“即服务”业务模式。
结语
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应抓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经营变革来重新塑造发展方式。正如屠光绍所言,科技创新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而数字化转型则是提升竞争方式和效率的关键抓手。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