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江城子》:跨越时空的深情悼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江城子》:跨越时空的深情悼念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32515477_121249650
2.
https://www.sohu.com/a/787820606_121911505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9A00PQK0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9A05T7H00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69P0JB055661D4.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31/14/81790467_1119016315.shtml
7.
https://vocus.cc/article/667faf2cfd8978000177101f
8.
https://m.qidian.com/ask/qbprhkgamwz
9.
https://longyusheng.org/ci/sushi/8.html
10.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209/653338.html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句流传千古的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不仅是苏轼对亡妻王弗的深情悼念,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诗的巅峰之作。

01

十年生死两茫茫

1075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一个寒冷的冬夜,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自己已故十年的妻子王弗。这个梦让他悲痛欲绝,提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江城子》。

王弗,这位出生于眉州青神的才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出生于1039年,父亲王方是一位乡贡进士,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王弗自小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知识的渴望。

16岁那年,王弗与比自己大三岁的苏轼喜结连理。这段婚姻不仅是两人情感的结合,更是才华与智慧的交融。苏轼,这位文学巨匠,在遇见王弗之前就已经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而王弗的出现,则为他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婚后的生活中,王弗成为了苏轼最亲密的伴侣和得力助手。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性格敏而谨,慧而谦。在苏轼读书时,她总是默默地陪伴在侧,用她的温柔和关怀为苏轼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当苏轼偶有遗忘时,她便从旁提醒,帮助他回忆起那些重要的知识点。

除了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王弗还是苏轼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地把握人心。在苏轼与访客交往时,她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这些建议往往让苏轼受益匪浅,让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命运却给这对恩爱夫妻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王弗因病去世,年仅27岁。这个消息对于苏轼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失去了生活中的伴侣和事业上的得力助手,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02

夜来幽梦忽还乡

《江城子》全词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的上阕写现实中的思念之苦。"十年生死两茫茫",道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生死相隔的痛苦。"不思量,自难忘",表达了苏轼对王弗的思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心,无法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出了苏轼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无法在王弗的坟前诉说自己的痛苦。"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则展现了苏轼的衰老和憔悴,他想象即使与王弗重逢,她也认不出自己了。

词的下阕写梦境中与王弗重逢的场景。"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在梦中回到了家乡。"小轩窗,正梳妆",他看到了王弗正在窗前梳妆,仿佛回到了他们恩爱的时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两人相对无言,只有泪水流淌,展现了重逢时的复杂情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则写出了苏轼梦醒后的痛苦,他料想到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在明月照耀的松岗上思念王弗。

03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首《江城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不仅在于其真挚的情感,更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苏轼运用了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将现实的痛苦与梦境的美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词中景与情、实与虚交替着笔,情景交融,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苏轼内心的痛苦和思念。

苏轼对王弗的思念,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即使在王弗去世多年后,苏轼依然保持着对她的深情。这种感情不仅体现在这首《江城子》中,也贯穿于苏轼的其他悼亡诗作中。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了对王弗的深深怀念,让这段爱情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江城子》不仅是苏轼个人的悼亡之作,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诗的典范。它展现了人类对真挚爱情的永恒追求和向往,这种追求和向往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连接古今中外人们心灵的纽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