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谈到与贺子珍分手一事,毛主席对周恩来说:我没有对不起她
1938年谈到与贺子珍分手一事,毛主席对周恩来说:我没有对不起她
毛主席戎马一生,运筹帷幄,纵横疆场,所向披靡,缔造了新中国。有道是,战场得意,情场就要失意,可对毛主席来说,在感情上,同样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拥有的时候,终于一人,纵然缘尽,事过无悔,依然会如家人般对待,深情厚谊,从不亏待。
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的感情,就证明了这一点。
1938年,贺子珍收到了毛主席即将结婚的信件,心中虽有波澜,但一切都已经是过眼云烟。贺子珍拿起纸笔,回复着主席寄来通知结婚的信,回复了自己近况很好,并且祝福毛主席新一段婚姻幸福。读着贺子珍的信,毛主席的眼角泛起了泪花,想起和贺子珍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从前,不免一阵感伤。信是周总理刚刚送来的,坐在一旁,见主席心生伤感,便安慰道:“子珍同志或许也有她的无奈,主席您也不必过意伤怀”。“恩来啊,这么多年来,我早已经把她当成了我的家人,想想这些年,说实话,我也没有对不起她”,主席说道。“这我们都知道,您确实做的够多了,只不过很多事也勉强不来,过去就过去了,一切朝前看吧, 您这马上就办婚礼了,就别在为此事劳神了”,周总理语重心长的说道。究竟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有着怎样曲折的感情经历呢?毛主席又为何说自己没有对不起贺子珍呢?
毛主席与贺子珍之间曾经甜蜜爱情
毛主席与贺子珍之间,十年的婚姻,都付出了彼此最真挚的感情。井冈山上,是他们爱情开始的地方,那时候的贺子珍,是可以扛起钢枪,驰骋战场的女战士,像极了当初挂帅出征的穆桂英。这样潇洒的贺子珍,偏偏还有姣好的容貌,还有着先进的革命思想,对于毛主席提出的革命思想,她都认真学习,认真执行,对毛主席有着深深的崇拜。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毛主席,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奇女子,尤其是为了救自己于危难中,自己单枪匹马,流星般消失在丛林,自己一个人去吸引敌人的注意,帮助主席脱险,这让主席更加钦佩这个看起来瘦弱,却有着巨大能量的江西女子。
贺子珍
1928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喊起来了,土改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毛主席经常需要到基层宣讲,可湖南口音和江西口音完全不通,让主席犯了难。得知情况的贺子珍,作为地地道道的江西人,便主动承担给主席和江西百姓之间的翻译工作。随着二人之间越来越多的沟通交流,已经不仅限于工作了,彼此也会吐露心声,遇见困难也会互相安慰,渐渐的,暧昧情愫冉冉而升。毛主席向来是个真性情的人,毫不掩盖的向贺子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贺子珍也是个直爽的人,承认自己对主席的爱慕之情,两情相悦之下,两个人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二人依然为革命事业奋斗着,面对再大苦难,依然互相支持鼓励着,长征中,贺子珍受伤严重,敌人轰炸机轰炸过后,弹片扎进贺子珍身体,命悬一线,都说可能活不下去了,可主席没有放弃,执意带着贺子珍继续前行。毛主席曾经说过:“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只为三种事落泪,看百姓受苦的哭泣我会难受的哭,我的战友们牺牲,我会哭,再就是贺子珍同志受伤遭受痛苦我会落泪”。
只是这份感情,在经历了十年的磨合之后,还是遗憾的走上了分道扬镳的命运。
离婚后毛主席对贺子珍的关心
抵达了延安之后,毛主席的革命事业变得愈加的繁忙,国内国民党的不安分,国外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正在边缘慢慢试探。面对这些问题,毛主席几乎没有一刻的停歇。可反观贺子珍,长征所受的重伤让她已经没办法承受耗费体力和精力的工作了,这对于要强的贺子珍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曾经女战士的光辉渐渐失去了光泽,加上长征之前失去孩子的痛苦,一度让她精神崩溃。看着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年轻的有志之士每天和主席在一起慷慨激昂的谈论革命事业,贺子珍本也想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可发现身体也撑不住了。一时间贺子珍失去了方向,借口到苏联疗伤,彻底决定与毛主席诀别了。毛主席开会回来发现贺子珍留下诀别信走了,想到她自己一个人去苏联,虽然苏联医疗条件好,可毕竟是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况且苏联也并不安稳,她带着一身的病,该怎么生活。越想越是觉心疼,越是不放心于是赶忙找人了解到她的路线,得知要经过兰州,乌鲁木齐,赶忙致电当地的同志帮忙拦下劝说,都没能改变贺子珍的决定。1938年的春天,已经身在苏联的贺子珍,还是得到了毛主席亲自托人在苏联做的安排,找了当地医术好的医生为她诊治,可经过诊断,因为弹片存留时间太长,已经取不出来了。1941年,毛主席又怕贺子珍自己在苏联太过孤单,把女儿李敏送到了苏联陪伴她,又让在苏联的毛岸英和毛岸青与贺子珍取得联系,四口人在一起生活,倒是有了照应。1946年,得知贺子珍被强行送进了精神病医院,主席托恰好要去苏联的王稼祥帮忙把贺子珍带了出来,1947年8月,贺子珍开始想念自己的国家,申请了回国,毛主席知道后,立刻安排贺子珍回国。
贺子珍
在后来的日子里,虽然二人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见面,但不管贺子珍在哪里,毛主席总是会跟贺子珍身边的人打听她的近况。贺子珍到上海居住的时候,毛主席还特意嘱咐负责接待贺子珍的陈毅,让他好生招待,给贺子珍的待遇,让陈毅从主席的稿费当中扣。每年一到放假,就会让女儿李敏去看望贺子珍,甚至同意李讷也跟着去,每次去也总是带上慢慢的一箱子的吃的,用的,总是塞到塞不下才停下。
毛主席临终依然挂念贺子珍
二人最后一次见面,在1959年的江西庐山,爱也好,恨也罢,都已经成了过往烟云,对于两个人的过去,都没有后悔的,在一起的时候已经真心付出了,分开了也都希望对方过的更好。所以这次见面,互相述说了自己这些年彼此之间的惦念,讲了讲经历过的事情,短暂的相逢,又匆匆分开,这一别,真的就是一生了。1976年,毛主席病情已经不可挽回了,得知父亲病危消息的李敏,连夜坐车赶到北京见父亲最后一面。见到李敏,毛主席似乎有话要说,可颤抖的嘴唇怎么也发不出任何的声音,急的主席眼角眼泪划落下来。无奈之下,之见主席吃力的缓缓抬起左手,用最后的力气,在半空中不断的划着圆圈。当时李敏只顾着悲伤,根本思考不了父亲动作的含义。葬礼一切都结束之后,李敏一个人来到父亲的书房, 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回忆着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想着父亲和母亲的过去,突然意识到了父亲最后画圈的意思。母亲贺子珍,小名就叫桂圆,私下里父亲总是叫母亲桂圆,画圈的意思就是桂圆啊,这时李敏反应了过来,原来父亲生命的最后,最挂念的还是母亲。毛主席终其一生,对贺子珍的爱,不管是从开始的爱情,还是到后来的亲情,真情始终都在,只不过这些在民族大义,在民族独立,国家建设面前,他无法鱼和熊掌兼得,作为国家领导人,他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无法时时刻刻照顾到家人。而对于贺子珍来说,倔强的性格,要强的她,在找不到自己存在意义的时候,感受到巨大的落差,所以无法将就婚姻感情,选择离开。没有谁对不起谁,毛主席在对贺子珍的感情上,爱,始终都在,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