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亮相春晚:讲述沙漠绿洲奇迹
田野亮相春晚:讲述沙漠绿洲奇迹
“我的家,是他圈起的一块小地方,到处都在发芽,全部是绿的……”1月2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蛇年春晚的舞台上,且末县老兵治沙队队长田野,与全国林草基层工作者代表一同深情演唱《我的家》。这首歌不仅唱出了他对家乡的热爱,更凝聚着新疆且末县人民26年如一日与沙漠抗争的坚韧精神。
且末县,这座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的小城,三面被塔克拉玛干沙漠环绕,自然环境极其脆弱。全县总面积14.0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就占了5.3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浙江省的面积。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以上,生态环境极为恶劣。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群退役军人选择留在了这片沙漠边缘。2018年3月,田野和8名退役老兵成立了且末县老兵治沙队,承包了河东治沙基地的3000亩沙地,开始了他们的植绿之路。
沙漠种树的难度,远超常人想象。队员们首先要推平沙丘,修路、拉电、铺设滴灌管网,才能创造树苗成活的基本条件。2022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将已经长到1米高的梭梭苗打得枝叶残缺,损失超过200万元。面对这样的打击,队员们没有退缩,他们说:“在沙漠里种好一棵梭梭,比养孩子还难。”
7年,2500多个日夜,且末县老兵治沙队用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沙漠中缔造了绿色奇迹。他们不仅让1.2万余亩荒漠披上了绿装,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种植模式,在梭梭林中接种肉苁蓉、套种板蓝根等经济作物,成功走出一条以生态产业反哺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田野登上春晚舞台,在且末县激起了热烈反响。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站长阿巴斯·艾萨表示,与老兵治沙队多年并肩同行,他们的担当精神令人由衷敬佩。工作站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技术指导、种苗培育、项目规划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共同探索高效治沙模式,稳步扩大绿化面积,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治沙成果。
且末县人民医院干部林寒感慨地说:“老兵治沙队的事迹让人深受触动。我会以他们为榜样,持续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用自己的双手,为且末县增添更多绿意,让家乡变得更加葱郁、更加美丽。”
且末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曼孜热表示,老兵治沙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和全县人民共同谱写了这部可歌可泣的治沙史诗。他们的行动不仅为且末县的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全县人民继续投身生态保护事业。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且末县已连续26年组织大规模植树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近150万,治理沙漠13万亩。如今的且末,不仅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更发展出以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链,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田野在春晚舞台上深情演唱《我的家》,不仅展现了新疆人民的坚韧不拔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向全国人民传递出一个信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一群人正在用汗水和智慧,为这片土地织就一条“绿色围脖”,让沙漠变成绿洲,让家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