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保管理:如何利用资源提升效率?
社区医保管理:如何利用资源提升效率?
社区医保是保障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重要制度安排。截至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年度总收入达3.09万亿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然而,在社区医保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亟需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手段提升效率。
当前社区医保管理存在的问题
政策执行不到位
部分社区医疗机构对医保政策理解不深,执行不到位。例如,一些机构未严格执行医保药品目录,擅自使用目录外药品且未履行告知义务;新入职人员医保政策培训不足,导致操作失误频发。
诊疗服务不规范
不合理用药、过度检查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低标准收治患者被追回医保基金1.7万元;某卫生院存在2例挂床住院,涉及违规基金2302元。
收费管理混乱
超标准收费、串换项目收费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例如,某卫生院因不合理收费被追回医保基金1919元;某中心卫生院因违规收费被处罚。
信息系统滞后
医保结算系统与HIS系统对接延迟,导致诊断编码上传不及时;电子病历系统缺乏医保标识弹窗提醒功能,易遗漏自费项目告知。
提升社区医保管理效率的对策
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筹资与待遇
根据最新政策要求,2024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个人缴费标准达到每人每年400元。同时,稳步提升门诊保障水平,全面推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落地落实。这些政策调整为提升医保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社区医保管理应注重流程优化,简化报销手续,提高服务透明度。例如,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医疗机构就医时,只需携带医保卡或电子医保凭证,结算时系统自动计算报销金额,个人只需支付自付部分。此外,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享受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和更高的报销比例。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
国家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为社区医保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中医医院;推进远程医疗向乡村覆盖,建立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中心。
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基金安全
通过建立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实现违规行为实时预警;定期组织医保政策培训和考核,覆盖全员;完善监督机制,通过“医保专员巡查+科室互查”确保问题闭环管理。同时,加强与公安、卫健等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结语
提升社区医保管理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支持、信息化建设和风险管理的协同推进。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风险防控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社区医保管理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守护好参保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