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食相彰:明清江南医家的食养与食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食相彰:明清江南医家的食养与食治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25/doc-inehcqvf4432736.shtml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不仅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医学发展的重镇。这里的医家们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食养与食治体系。本文将为您展现明清江南医家在饮食养生与治疗方面的智慧结晶。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和商业繁荣,人口基数较大。加之明代以来频繁的瘟疫流行,促使许多人选择从医或儒生转医,形成了庞大的医者群体。江南地区发达的印刷业也为医学著作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医家数量显著增加,其中以江南地区最为集中。

日常的食养

《黄帝内经》最早阐述了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明清江南医家的养生著作多引用《内经》理论,如高濂的《遵生八笺》提出“饮食有节”“淡薄滋味”“顺应四季”等饮食养生准则。宋代以后,随着经济中心南移,江南文化兴起,士人阶层开始注重饮食养生,这种风气对医家的饮食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病时的食治

早在《周礼》中就有“食医”的记载,即通过饮食治疗疾病。明清江南医家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食治方法,如缪希雍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和陈士铎的《辨证录》中记载了大量使用食物治疗疾病的案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对梨汁、西瓜、甘蔗等食材的药用价值进行了高度评价。


图源:视觉中国

适宜江南气候的饮食养生

江南地区气候湿热,明清医家注重通过饮食调养脾胃以对抗湿邪。《老老恒言》中记载了百余种养生药膳粥,以薏仁粥、白术粥等健脾除湿的粥品为代表。同时,江南医家还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如春季少食面团,夏季不宜食用冷饮,秋季避免食用黏滑难消化之物,冬季不宜多食炙煿等。

江南地区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也为食疗提供了便利。以“水八仙”为代表的水生植物,如茭白、莼菜、莲藕等,在治疗上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疗中。

传统象思维下的以食为引

明清江南医家善于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将食物作为药引。如叶天士和吴鞠通用鸡子黄治疗阴虚,林珮琴用鲤鱼治疗肺痈。此外,江南医家还善于利用食材的汁液作为药引,如藕汁、甘蔗汁等,认为汁液能够快速到达全身,发挥润燥养阴的作用。

明清江南医家在食养与食治方面的探索,不仅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也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原文来自《中医药文化》2024年2月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