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五台山寺庙巡礼:探秘佛教圣地的璀璨明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五台山寺庙巡礼:探秘佛教圣地的璀璨明珠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4%E7%88%B7%E5%BA%99/10822053
2.
https://www.sohu.com/a/784150516_121119243
3.
https://www.sohu.com/a/790595750_120149595
4.
https://you.ctrip.com/travels/wutaishan184/4131994.html
5.
http://jilu.china.com.cn/2024-09/27/content_42926904.htm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07A00FZB00
7.
https://www.sohu.com/a/848884040_121924581
8.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05A00GTY00
9.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9/12/content_26080020.htm
10.
https://www.sohu.com/a/783046926_120149595
11.
http://xa.bendibao.com/tour/2019313/66666.shtm
12.
https://yueliangshi.com/news/1735911028.html

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自古以来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不仅自然风光壮丽,更是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承载着浓厚的佛教文化。从香火鼎盛的五爷庙到庄严宏伟的显通寺,从高耸入云的菩萨顶到气势磅礴的塔院寺,每一座寺庙都如同一颗璀璨明珠,共同构成了这座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

01

五爷庙:香火鼎盛的祈福圣地

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或万佛阁,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中心,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清代重建后改为黄庙。寺庙整体坐北向南,占地204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五龙王殿与文殊殿,共有殿堂6间、崇楼3间、僧舍20间、戏台1座、佛塔2座、明碑3通。

五爷庙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据民间传说,五爷本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身为五龙王,黑脸也因此变成了金脸。五爷庙的戏台便是专门为五龙王演戏而建。历史上,这里每逢农历六月都会举办戏曲表演,因为相传五龙王喜爱看戏。

五爷庙的建筑布局别具一格。万佛阁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整座院落由文殊殿、五爷殿、戏台、僧舍组成,呈四合院型。文殊殿内供奉同样大小的佛像一万尊,因此得名万佛阁。上层供奉地藏王菩萨与闵公父子,并悬挂一口七千斤重的铜钟;下层则供奉明代塑制的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像,造型生动逼真。

02

显通寺:千年古刹的历史见证

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区灵鹫峰菩萨顶脚下,海拔1762米,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五台山佛教协会驻地。寺庙坐北向南,建筑布局严谨,由南向北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殿,东西廊房对称互合,整肃严谨,阔敞宏大,体现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显通寺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永平年间,最初名为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称善住院,因寺前有花园,又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时再次重修,赐额“大显通寺”。万历年间,明神宗又赐额“大护国圣光永明寺”。1688年(康熙二十六年),寺庙复名为大显通寺。

显通寺的建筑特色鲜明。寺内最重要的景观是铜殿和铜塔。铜殿是迄今全国唯一的青铜建筑物,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铸造于荆州。殿呈正方形,宽4.6米,深4.2米,高5米。重檐歇山顶,外观两层,内为一室,4角4柱,柱础似鼓,上层4面各装6块隔扇,下层各装8块隔扇。隔扇内壁,铸有万尊佛像。隔扇外壁,铸为花卉图案36幅,有二龙戏珠、鱼跃龙门、犀牛望月、玉兔拜月等,构图清晰,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是五台山雕铸艺术的杰作。这座铜殿是明神宗为其母亲李太后祈福延寿,永保大明江山,由妙峰祖师从全国13省募化10万斤生铜铸造而成。

铜殿前的五座铜塔象征五座台顶,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由本寺僧人胜治建造。日寇侵入五台山时,中间三塔遭破坏。1988年,显通寺住持成佛法师补铸3座铜塔,使五塔重新并峙。五座铜塔造型各异,有的为密檐式,有的为佛钵式,塔身各铸佛像多尊,并铸有不同佛经经文,玲珑剔透,精妙绝伦,成为游人伫立观赏、摄影留念的重要景观。

03

菩萨顶:华北屋脊上的佛教圣地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北台顶,是五台山的最高峰,海拔3058米,面积达400余亩,被誉为“华北屋脊”。其山巅远望呈马鞍形,佛教中喻为一身双头的共命鸟。菩萨顶的历史可追溯至隋代,寺内供奉无垢文殊菩萨,是佛教信徒朝拜的重要场所。

菩萨顶的气候异常寒冷,通常9月就能见到雪,4月才解冻。台背阴面有常年不化的冰,被称为“万年冰”。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使得菩萨顶成为五台山最具神秘色彩的寺庙之一。

04

塔院寺:大白塔下的佛教文化传承

塔院寺是五台山的重要佛教寺院,原为大华严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成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和“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塔院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

塔院寺坐北朝南,布局严谨,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包括影壁、牌坊、石阶、周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等,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魄雄伟,共有殿堂楼房一百三十余间。

塔院寺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大白塔,这座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是塔院寺的标志性建筑。塔身高耸入云,造型优美,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塔顶盖有铜板,按八卦地位安置,并装有铜顶,覆盘和垂檐上挂有风钟。每当风起,铃声悠扬,为古刹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庄重。

除了大白塔,塔院寺内还藏有丰富的佛教经典。藏经阁内的木制转轮藏共33层,各层放满经书,现存经书两万多册,是名副其实的藏经殿。这些经书不仅是佛教信徒的宝贵财富,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05

黛螺顶:小朝台的文殊道场

黛螺顶,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1592)到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多次朝拜五台山。后人把登黛螺顶朝拜文殊菩萨称为“小朝台”,素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黛螺顶是五台山中最具特色的寺庙之一。寺庙依山而建,共有1080级台阶,象征佛教中的108种烦恼。游客可以选择徒步攀登,体验身心的净化,也可以乘坐缆车直达山顶。登顶后,可以欣赏到五方文殊菩萨的庄严法相,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台山的寺庙群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座寺庙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朝圣。无论是香火鼎盛的五爷庙,还是庄严宏伟的显通寺,无论是高耸入云的菩萨顶,还是气势磅礴的塔院寺,每一处都凝聚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五台山的寺庙群,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共同构成了这座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