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流感高发,如何正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冬季流感高发,如何正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高发季悄然而至。面对发热症状,如何正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和布洛芬(如Advil、Motrin)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两种常见退烧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两种退烧药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常用的退烧药,但它们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它能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降低体温。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解热镇痛及抗炎的作用。布洛芬不仅能降低体温,还能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种药物?
儿童用药
对于儿童来说,选择合适的退烧药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作为儿童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每次服用剂量为10~15毫克/公斤体重,24小时内最多服用4次,两次用药间隔不能小于4个小时。这种药物退热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轻微,但千万不可过量使用,否则容易出现肝脏损伤。
布洛芬:一般不推荐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6月龄以下的婴儿肾功能相对有限,使用布洛芬出现肾毒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对于6月龄以上的儿童,布洛芬的单次剂量按体重5
10mg/kg,作用一般持续6-8小时,因此,布洛芬需间隔68小时才能服用,24小时内服用不超过4次,日最大剂量为40mg/kg,且一天总剂量不超过2.4克。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退热效应和作用持续时间均稍微增加,具有更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因此,更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
成人用药
成人使用这两种药物时,也需严格遵守剂量和用药间隔。
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325
650毫克,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克。布洛芬: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200
400毫克,每68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1.2克。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但需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在孕早期慎用,孕34周后禁用。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谨慎,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有效剂量。
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遵医嘱,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
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避免过量使用: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肝损伤,布洛芬可能导致肾损伤和胃肠道不适。
不要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这两种药物容易导致用药错误,增加肝肾负担。
注意用药间隔:对乙酰氨基酚需间隔4
6小时,布洛芬需间隔68小时,不要频繁用药。使用前摇匀混悬液:如果使用的是混悬液剂型,使用前需摇匀,确保药物混合均匀。
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退烧药?
并不是一发热就需要使用退烧药。一般情况下,当体温超过38.5℃且出现明显不适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但对于曾经发生过热性惊厥的宝宝来说,不能等到38.5℃再用药,一旦发现精神状态转差,甚至在体温38度左右时就应该及时使用退烧药。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哪些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散热。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引起寒战。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环境温度。
补充水分: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要鼓励患者多喝水。
穿着适宜:不要过度包裹,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使用退烧药后需要注意什么?
观察效果:用药后要观察体温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
注意副作用:留意是否有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及时就医:如果用药后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记录用药情况:记录用药时间、剂量,避免重复用药。
遵医嘱复诊: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
常见误区
退烧药能预防发热:退烧药只能缓解发热症状,不能预防发热。不要在没有发热的情况下预防性使用。
退烧药能根治感冒:退烧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愈感冒。感冒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等待自愈。
体温降至正常才算有效:退烧药的目标是缓解不适,而不是将体温降至正常。有时即使体温没有完全降至正常,但患者感觉舒适,也是有效的表现。
可以随意更换药物:不要随意更换退烧药,应遵医嘱使用。如果一种药物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更换其他药物。
退烧药可以长期使用:退烧药不能长期使用,如果发热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查找原因。
正确使用退烧药是安全有效的,但一定要遵循医嘱和说明书,不要滥用。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冬季流感季的发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