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眼日:揭秘最新屈光手术黑科技!
全国爱眼日:揭秘最新屈光手术黑科技!
随着全国“爱眼日”的临近,让我们一起了解最新的屈光手术技术——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精度,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夜间视力障碍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团队已经成功应用这些新技术,帮助患者重获清晰视界。快来了解更多关于这些黑科技的秘密吧!
全光塑技术:个性化屈光手术的最新突破
近年来,屈光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从最早的PRK到LASIK,再到全飞秒SMILE,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而今,爱尔康公司推出的全光塑技术(Wavelight Plus)再次引领了屈光手术领域的新革命。
全光塑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3D眼球模型重构和光迹追踪技术。这项技术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Seiler教授和Mrochen教授在《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上发表的研究,提出了通过多种检测手段采集眼球数据,重构个性化眼球模型的理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光塑技术在2023年正式在中国全球首发,标志着个性化近视矫正进入4.0时代。
全光塑技术通过138000个信息点的数据采集,构建出精确的3D全眼模型。这个模型不仅包含角膜地形图和波前像差,还综合考虑了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等多维度数据。基于这个模型,光迹追踪技术能够模拟2000道光线的穿行路径,精确计算角膜切削形态。
这种智能化的迭代算法不仅优化了角膜切削方案,还显著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显示,98%的患者术后视力达到1.0及以上,82%的患者术后视力更是达到1.2及以上。更重要的是,全光塑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特别是球差,从而提升视觉质量。
PTK手术:成熟技术的持续优化
除了全光塑这样的新技术,传统的PTK手术也在不断优化中。以同济医院眼屈光治疗中心为例,该中心自1995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12万多例手术,手术量及效果均居全国前列。
该中心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飞秒激光设备——德国蔡司全飞秒激光机,以及Orbscan II角膜地形图、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等国际先进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手术前检查数据的准确性,还进一步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该中心主要开展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SMILE)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PRL)。其中,SMILE手术适用于1000度以内的近视和500度以内的散光,而ICL手术则可矫正高达1800度的近视和500度的散光。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使用的V4c型人工晶体中央带有孔洞,手术过程中无需进行虹膜周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高度近视手术:个性化选择是关键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尤其是合并白内障的情况,手术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叶剑教授指出,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结构特殊,手术难度和风险都相对较高。因此,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眼部健康评估,包括眼轴长度测量、人工晶体选择等。
对于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的高度近视患者,需要使用特制公式来精确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在选择人工晶体类型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眼部条件,推荐单焦、双焦或多焦晶体,并考虑其调节能力。此外,对于另一只未受影响的眼睛,也可以采取透明晶体置换等干预措施,以维持或改善双眼视觉的一致性和舒适度。
针对年轻且仍具备自然调节能力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保留天然晶状体,仅对透明晶状体实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如LASIK或PRK)或眼内屈光手术(如ICL植入)。这样可以避免因移除天然晶状体而导致调节力完全丧失的问题。
科学选择,理性对待
随着屈光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例如,全光塑技术虽然先进,但并不适合所有人;PTK手术虽然成熟,但需要严格的术前检查;高度近视手术更是需要个体化的评估和选择。
因此,建议有意向进行屈光手术的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充分了解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期望值,虽然新技术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但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达到完美的视力。
随着全国“爱眼日”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关注眼部健康,科学对待屈光手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人将能够享受到清晰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