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戴了助听器,我怎么还是听不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戴了助听器,我怎么还是听不清?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32201

当你在人声鼎沸的餐厅里,或是和家人朋友聚会时,发现自己即便戴上了助听器,还是无法清晰的听懂别人的话语,这时你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沮丧:“我已经戴上了助听器,为什么还是听不清楚呢?”这背后的原因,涉及到了听力学的深层次知识以及助听器验配的复杂性,让我们一步步揭开这个谜团。

现在的数字化助听器不同以往,不是简单地将周围的声音放大,要经过一系列测试和个性化调试,使得助听器能够适合每一位患者的听力损失的具体情况。

听力评估的基石:纯音测听和言语测试

纯音测听是听力评估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听力师会使用不同频率的纯音,给予不同的声音强度,直到患者听见声音。这样可以测定不同频率下的听力阈值,绘制出听力图,从而明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言语测试进一步评估听力损失对日常交流的影响。它包括在安静环境、背景噪音下对单词或短句的识别能力,模拟现实生活环境,更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言语理解能力。在助听器验配过程中,言语识别率是一个关键指标。它直接关联到患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否有效地与人交流。较高的言语识别率意味着患者能够更清楚、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话语,从而在社交和工作环境中更加自信和高效。

精益求精:助听器调试

助听后听阈测试是调试过程的起点,它通过测量佩戴助听器后的最小听阈来评估助听器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增益。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助听器是否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听力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整。通过精确地测定助听后听阈,听力师能够判断出助听器提供的增益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听到更加清晰的声音。

真耳分析进一步细化了对助听器性能的评估。作为一种在耳道内部直接测量助听器性能的高级技术,真耳分析能够确保助听器的放大效果,精确匹配患者的听力损失。将一个微型麦克风置于耳道内,紧邻助听器,以准确测量耳道内的频响曲线。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详细了解助听器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确保其放大效果与患者的听力损失完美对应,从而为患者带来量身定制的听力补偿。


在调试过程中,噪声下言语测试和可接受噪声级测试帮助评估助听器在复杂声环境下的表现。噪声下言语测试通过模拟背景噪声条件下的言语理解能力,帮助听力师了解助听器对于言语信号的增强程度以及背景噪声的抑制效果。可接受噪声级测试则评估患者在特定噪声水平下的舒适度,这对于调整助听器的噪声管理功能至关重要。

为什么我戴了助听器,还是听不清?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助听器问题

(1)适配不当

助听器的适配过程包括多个细节,例如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型号、耳模的制作,以及根据听力损失的频率响应进行精确的调试。如果适配过程中忽略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耳道的大小和形状、听力损失的特点、生活方式和声学环境,都可能导致助听器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适配不当不仅会使患者感到不舒适,还可能引起耳朵的疼痛或者啸叫,进而影响患者的社交互动和生活质量。

(2)设备问题

电池耗尽、扬声器或麦克风的堵塞、损坏或老化都会影响助听器的性能。患者应该定期检查助听器的各个部件,比如更换电池、清理麦克风和扬声器,以及检查助听器是否有损坏。

耳道堵塞

耵聍堵塞是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定期清理耳朵来预防。然而,对于助听器患者来说,即使是轻微的耳道堵塞也可能显著影响听力。除了耵聍外,耳道中的液体、皮屑或者其他异物也可能影响声音的传导效果。因此,定期检查和清洁耳道,以及助听器的维护和清理,对于保证助听器的效果至关重要。

环境因素

(1)嘈杂环境:

在嘈杂的环境中,背景噪音的干扰是助听器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虽然现代助听器配备了降噪功能,但在极其嘈杂的环境中,如餐厅或交通繁忙的街道,背景噪音仍然可能掩蔽想要听到的声音。选择具有先进降噪技术和方向性麦克风的助听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2)远距离声源:

声源的远近可以直接影响助听器的效果。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的强度减弱,导致患者难以清晰接收远处的声音。使用远程麦克风系统或助听器配件可以提高这类情况下的听觉体验。

(3)语音清晰度:

语音不清或变形是患者在交流中常遇到的问题。即使助听器可以放大声音,但如果原始的语音信号不清晰,放大后的结果同样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听力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语音信息。

(4)语速快慢:

语速的快慢对于佩戴助听器的患者影响比较大,语速太快,使得字与字之间的间隔变小,语言的清晰度会下降。放慢语速,有助于言语清晰度的提高。

听力损失

助听器主要适用于轻度到中度听力损失,对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仅仅增加声音的强度并不能有效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此时,可能需要考虑使用其他听力辅助设备,如人工耳蜗,这种设备通过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能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听力解决方案。此外,视听辅助技术,比如使用手语、读唇技巧以及其他视觉辅助工具,也是支持沟通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期望值

助听器虽能显著改善听力,但不能恢复正常听力,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此外,适应助听器确实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渐进过程。刚开始使用助听器时,患者可能会发现声音听起来不太自然,甚至有些不适,这是因为大脑需要时间来适应通过助听器增强的声音。在这个适应期间,定期进行的调整和评估可以帮助优化助听器设置,确保其性能得到最大化,同时也能够根据患者的听力变化或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助听器效果持有合理的期望值,对于成功适应助听器至关重要。患者需要理解,虽然助听器可以极大地改善听力,但适应新的听觉体验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态度和对改善听力的期待可以极大地影响患者的适应过程和最终结果。通过实际经验和对助听器功能的了解,患者可以逐渐建立对助听器的信心。

戴上助听器并不意味着能够立刻清晰地听见每一个声音,通过理解验配过程、积极参与调试,并对结果持有合理的期望值,我们能够在听力恢复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得更远。佩戴助听器的旅程充满了挑战,但也同样充满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调整,每一个使用助听器的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听力解决方案,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声音。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