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一座荣获国际大奖的陶瓷文化殿堂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一座荣获国际大奖的陶瓷文化殿堂
2017年,一座独特的建筑在景德镇拔地而起,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砖拱设计,赢得了全球建筑界的瞩目。这座建筑就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它不仅是一座展示陶瓷文化的场馆,更是一件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品。2017年,这座建筑荣获全球知名建筑杂志《The Architectural Review》评选的“最佳文化建筑”奖项,成为景德镇乃至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砖拱之美:建筑设计的匠心独运
御窑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珠山中路187号,占地面积约9753平方米。博物馆由国际知名设计师朱锫设计,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八个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的砖式拱券结构。这些拱券不仅南北通透,而且与周边丰富而参差的地段环境形成了和谐而巧妙的缝合。
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根植于景德镇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设计团队深入研究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由此孕育出的文化,试图创造一种无边界、全天候、故事性和艺术性的博物馆体验。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对“中国性和现代性”的重新思考,也是一次关于“自然建筑”理念的实验。
文化传承:600年御窑历史的当代诠释
作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下属机构,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大多数来自御窑厂遗址出土,由文物修复专家通过现代化技术焕发新生。博物馆常设展以明清御窑厂遗址600年的历史为支撑,展示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30多年来在御窑厂历代官窑遗址所取得的重要陶瓷考古成果以及发掘的各个时期的重要遗物。
御窑博物馆的展品最大特点是“碎”,因为御窑严格的拣选制度,很多落选的瓷器被打碎。博物馆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御窑厂遗址出土的瓷器碎片修复成文物供展览,采用“成品+碎片”的形式,完整地讲述瓷器背后的历史故事。
为了让瓷片“说话”,博物馆增设了沉浸式数字光影展、沉浸式奇趣小剧场《青花瓷》等,在5G、VR、全息影像等技术的辅助下,让跨越千年的文物得以情景化和可视化呈现。同时,博物馆还兼顾有游学、历史研究、技术研讨交流功能。
社会影响: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平台
自开放以来,御窑博物馆就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据统计,2024年初到5月底,博物馆共接待游客780090人,其中未成年人268642人,境外游客12196人。许多国际友人、陶瓷爱好者到这里参观交流,了解瓷器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加深对陶瓷艺术的认知,共同在这里交流陶瓷技艺。
博物馆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其持续的创新和展览活动中。2025年,由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提报的“青花上河图”(暂定名,原名“御窑天下”)展览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推介名单。该展览将通过数字技术重现御窑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新的角度和诠释,让观众更好地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游客体验: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御窑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08:00-22:00(停止入园21:30),免费向公众开放(需预约)。博物馆的全天候开放政策让游客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体验其独特的魅力。夜晚的博物馆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神秘,成为许多游客的打卡热点。
一位游客在小红书上分享道:“御窑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白天看和晚上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晚上八点半之后免费,建议一定要去看看,灯光打在砖拱上特别有氛围感。”
另一位游客则称赞道:“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从元代到清代的瓷器都有,而且很多都是修复过的碎瓷片,能清晰地看到历史的痕迹。通过VR技术还能看到瓷器的制作过程,非常有趣。”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成为了景德镇的新地标,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方面的努力。这座“活着”的博物馆,将继续讲述着景德镇的陶瓷故事,传承着中国的文化记忆。